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6962/50828 (92%)
造訪人次 : 12447909      線上人數 : 59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CCUR管理 到手機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27627


    題名: 1940年代中國與越南關係之研究
    The Research of Sino-Vietnam Relationship in 1940's
    作者: 廖碧珠
    貢獻者: 史學研究所
    關鍵詞: 中越關係
    中國國民黨與越南國民黨
    胡志明與中國共產黨
    越南共產黨
    中國入越軍
    日期: 2006
    上傳時間: 2014-07-01 14:23:45 (UTC+8)
    摘要: 越南自古無論是文化或是民族上都與中國有著不可密分的關係,兩國之間可謂是脣齒相依,而越南自清代中法戰爭爆發,成為法國的百年殖民地,越南的民族獨立份子,許多都逃至中國從事推翻法國的運動,從此便為自身的民族獨立奮鬥不懈,而基於扶助弱小民族的立場,中國一開始對其民族獨立運動便是處於半公開支持的態度,也多所幫助。本論文之主題便是探討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與越南關係的變化,及對越政策的轉變,藉著探討中國戰時對越政策,可瞭解當時中國與東南亞的關係,外交政策的轉變,甚至是中法關係的發展,而更可藉此探討在法國殖民政策下的越南民族精神,此也反映出當代越南的反殖民政策的由來,甚至是藉著抗戰時期中越關係的探討,可明白中國共產黨與越南共產黨的發展淵源,越共胡志明當年曾形容中越共之間的關係是「越中情誼深,同志加兄弟」。 中越共之間的關係,若由越共領導階層胡志明個人方面與中共的接觸,或以黨對黨方面來看,其關係發生是更早、更深更遠了,中越共的發展,更是影響當今世界情勢的轉變,因此探討1940年代中越關係的發展,以藉此澄清國民政府的戰後東南亞政策的發展,此為本論文寫作的第一個動機。
    我國支持越南,相當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要藉此屏障我國的西南方,因就西南的的地理環境,試展開地圖,以今日這一塊廣陸沃野,既緊鄰中南半島,位在太平、印度兩洋通道位置上,為歐、亞海空航線必經之地,更可說是至東亞的重要環線,政治與戰略地位益形重要。 加上對日抗戰期間,中國撤退至重慶,此西南大後方的鞏固,更可說是關係著整個中國政府的命脈,因此越南問題更顯得重要,越南民族獲得平等地位,更可說是戰後遠東和平的象徵,因此中國懷抱著中國式的民族主義的精神,在抗戰期間,自身能力雖不足,對於越南的獨立運動,仍是盡量的予以鼓勵。因此探討中越關係的鞏固,關係著中國國防安全的發展,此為本文寫作的第二個動機。
    而中國國民政府與越南關係的發展可概略分為四期,第一期為越南脫離中國宗藩關係,遭到法國殖民統治,至中華民國建立,深受中華民族運動成功影響時期,以越南國民黨深受中國國民黨影響而建立為主,此一時期對其協助以私人較多。第二期為對日抗戰爆發時期至太平洋戰爭爆發,此時期中越雙方同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基於此立場中國政府對越南民族獨立運動更表同情,且隨著法方向日妥協,自1940年9月22日,法日進一步在河內簽字,法方允許日軍在海防登陸,並使用北越三處機場, 日軍「假道越南」後,中國西南抗戰局勢驟然惡化,中國對於法方搖擺於中、日之間的態度,深感不滿,因此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更加積極支持越南獨立運動,甚至是公開聲明表態,因此時中、美、英等國以向日宣戰,日本作戰力量也見衰退,故中國對越獨立時機也認為不像以前那樣的遙遠,因此更公開組織扶持越南獨立的組織—即「越南革命同盟會」,而中國對越南協助多是以黨和軍方面為主,黨是國民黨中央黨部,軍則是由軍事委員會所統轄的第四戰區為主,且多方幫助越方訓練軍事人才,以做為配合中國軍隊對日作戰的需要。
    中越關係第三期可說是從對日戰爭結束至中國軍隊自越南撤軍完成。此一時期,隨著中國軍隊入越,中越關係在扶持越南獨立原則下,最佳的實踐時機,也可說是國民政府對越政策影響力達到最高鋒時期,但中越關係在表面上看似是更趨緊密,但其實一個非親華的胡志明的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卻為中越關係埋下隱憂,雖如此,胡政權在初成立時,仍亟需各國的國際支持,以擺脫法國將回越南的野心,因此國民政府對越關係的指導權,仍是相當有影響力,甚至是可迫使胡志明讓步,改組越南臨時政府,釋出更多權力給親華的越南政權。第四個時期可說是由中國軍隊撤出越南至國共衝突越演越烈時期,伴隨此一時期中國局勢的發展,國民政府與越南關係,可說是漸行漸遠,親華的越南政權,在中越共的合作下,一一被殲滅,或是撤退至中國,而中越共的合作關係亦漸趨明朗化,雖中國此時對於越南問題已感到嚴重的威脅性,甚至由黨政軍組成越南會議討論小組,但卻流於形式,甚至無法立即決定扶持對象,遂使國民政府不但西南方失守,更敗退至台灣。
    而在華越南的民族革命份子,其出身、教育背景,人際關係,及黨派關係的不同,使得黨派紛爭逐漸的突顯出來,此在越南革命同盟會多次的改組中可知一二,越南革命同盟會,雖是中國政府扶持下,為求實踐越南獨立的一個組織,但是其中組成份子有親華越南國民黨,及越南復國軍派系,以胡志明為首的帶有共產色彩的成員,亦成功滲入「越南革命同盟會」,各方之間逐漸意見不合,而後越南國民黨雖參與越南革命同盟會,但隨著與越共的紛爭,甚至一度憤而退出。因此國民政府在處理越南問題上,主要面臨三大問題,第一便是越南各黨派之間始終不能團結合作。第二是國民政府在指導對越工作時,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原則,更無明確的主導機關,雖在西南國防安全上,主權掌握在第四戰區張發奎將軍的指導辦公室,但是黨、政方面仍多干涉,且思想分歧,看法及支持對象亦不盡相同,作法亦各異,遂難使有真正統一的對越政策。第三是對戰後如何扶持越南,面臨著越南局勢急轉的變化,並未能做一緊急的應變,而國際情勢的因素,對中越關係影響的結果或有不同,但對兩國關係均產生強烈的作用。
    國民政府在處理越南獨立問題上,是猶疑無定見的,使得最後失去了越南民族對中國的信任,甚至是在中法簽訂平等新約時,罔顧越南人民的需求,越南代表要求參與中法有關越南權益問題的商討,亦被漠視。 而國民政府亦因為受制於杜魯門政府的美方逐漸靠向法方,對法方的要求多所讓步,雖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中國政府在處理對於周邊國家的問題上,雖力量薄弱,但可看出其自主空間是較大的,甚至是美方亦贊成讓越南藉由國際託管擺脫法國的殖民統治,但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在初期,美、英等在重歐輕亞的政策下,無暇多關注於遠東的各小國,因此給予中國政府一個絕佳扮演民族獨立運動維護者角色的機會。但是此一時機卻也因為駐越軍與外交部之間的意見紛歧,且牽涉到中法外交關係,終讓其白白的錯過。
    國民政府自身的權威性隨著國共衝突,其脆弱的一面更顯得突出,內部意見又多分歧,自然也抓不住機會,下不了決心,支持親華的越南國民黨與越南革命同盟會所組成的臨時政府,且從諸多文獻探討上,也可看出到了抗戰後期,國民政府對於越南問題上,又多了一層法國的顧且對於扶持越南獨立的適當時機掌握不當,第一次時機為抗戰進入尾聲,日軍敗退跡象已經相當明顯,卻未能適時的讓親華的越南政權回越,卻讓胡志明捷足先登。第二個時機為中國軍隊進入越南受降,中國政府利用在越的影響力,使得以胡為首的越南臨時政府改組,卻未能立即的給予承認,使得在中國軍隊撤出越南後,越南人民在中共政權的策動下出現排華現象,也使得中共成功滲透西南方。隨著法國成功的重返越南,法越戰爭的爆發,國民政府終由一個支持越南獨立運動主動的地位,降至一個旁觀者的角色,也使得中越關係逐漸由濃轉淡。
    顯示於類別:[史學系暨研究所]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