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家是社會組成的最重要且最基本的成分,人在家庭中生長,形成了各種情感與人際關係,進而推展至社會以及國家。中國傳統家庭的價值觀,向來以人倫秩序形成的倫理道德為核心價值。這種價值觀在儒家思想的主導下,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在漢魏兩晉南北朝一直到隋唐時代,遭受到來自異邦的佛教文化的挑戰。佛教的教義與主張,雖符合中世紀民眾在精神上的需求,但是棄家、出家的行為規定卻違反的中國傳統的文化論述。造成儒、佛、道三家在歷史上進行多方的論戰。本文以中國佛教徒出家行為、喪葬儀式的選擇,以及以下三種現象:居士信仰、造像活動、《父母恩重難報經》的出現等方面進行研究。討論中國佛教徒在家庭/家族親情價值上的位移與轉變。甚至在佛教徒的諸多努力之下,讓原本與傳統文化衝突的佛教文化,逐漸融入中國傳統文化之中,成為中國文化的枝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