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7121/50987 (92%)
造訪人次 : 13802075      線上人數 : 27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CCUR管理 到手機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27603


    題名: 北投車站周邊地區都市再生之研究
    作者: 楊國昌
    貢獻者: 巿政暨環境規劃學系
    關鍵詞: 都市再生
    日期: 2006
    上傳時間: 2014-06-30 15:38:24 (UTC+8)
    摘要: 北投以「溫泉」聞名中外,早期有鐵路並設有車站以及淡北古道等向外聯絡的交通,發展至現代化的大眾捷運系統,使得交通由單一的選擇趨向多元化,使過去繁華的街道紋理產生改變;加上時代的變遷,建築物呈現老舊的狀態,連帶使公共設施不足無法適應現代化而漸衰退;而當地消費型態也以日常零售服務為主,無法聚集較有規模的商業發展,亦無法帶動地方經濟,使北投整體居住在交通變遷、機能不足、公共設施不足、環境品質不良等因素下呈現發展停滯與老舊的面貌。
    為促進北投車站周邊地區的都市再生,首先本研究調查北投及研究範圍內的產業活動與土地使用分布。主要探討北投老舊地區的發展脈絡與現況課題,分析北投老街區沒落的原因。透過北投車站周邊與老舊地區在空間中的活化再利用,發現北投車站周邊地區未來再發展的機會,以及改善與確實保障當地民眾的日常生活之環境品質與效率。
    其次,本研究從土地利用型態及空間結構的課題上,考慮該地區環境的容受力,以作為北投車站周邊地區發展、再開發之依據;於閒置或窳陋地區,依都市更新發展模式,提高各項建設與交通建設之整體效益為目的,有效匡導未來本區域都市發展區位與定位,提供必要之公共設施,改善都市生活機能。
    因此,對於北投車站周邊環境的整體性策略;空間上,北投車站前光明路的道路與道路周邊的居住與公共空間成為本研究的空間再生構想架構;形象上,融入北投人文、歷史、產業特色及「北投門戶意象」;機能上,有效率的土地使用及促進都市更新。
    緣此,本研究於都市再生的研究加入都市觀光行銷策略,透過都市觀光行銷的推展,活絡地方氣氛與活力。從景觀的改善,乃至整體空間的便利性,冀望在本研究的都市再生探討下,增進都市的活力與魅力、產業的發展,以及人與人友善的關懷。
    顯示於類別:[都市計劃與開發管理學系所]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