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學機構典藏 CCUR:Item 987654321/27591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47250/51116 (92%)
Visitors : 14572912      Online Users : 122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27591


    Title: 晚明版畫與戲曲和繪畫的關係: 以〈〈琵琶記〉〉為例
    Authors: 蕭麗玲
    Contributors: 史學研究所
    Date: 1991
    Issue Date: 2014-06-30 14:12:24 (UTC+8)
    Abstract:  以往的版畫研究史,研究者注意的重點大部分集中於版畫的刻法和製作技巧上,較少探討其圖繪內容。本文即希望能超越對型式的助益,而以「戲曲版畫」此類別為主,透過分析晚明時所出版的<琵琶記>八個版本之插圖內容,試圖進一步建構版畫與晚明文化間的關係。本論文主要以戲曲劇本作為演出腳本和文學作品這兩種角色為焦點,分別論述「戲曲版畫」與晚明之戲曲表演和戲曲文學批評此兩種文化現象間的關係,進而作一清楚的呈現。本文除建構戲曲版畫和社會文化現象之關係,並試圖透過這種關係的建構,深入探究晚明士人及插畫家經由觀賞<琵琶記>此劇的表演、或閱讀此作品後,利用文字或圖畫來表明他們對此劇的評價,即對劇中人物的褒貶,並以期態度及立場的異同,幫助我們了解晚明時部分人的生活態度及價值判斷。
      透過本文和插圖間的關係來探究晚明的生活態度及價值判斷時,不僅牽涉到文字和圖畫這兩種不同媒體間相互轉換的問題,更牽涉到版畫中所展現的另一重要課題...即繪畫模式、視覺語彙的運用,即插畫家如何運用圖畫語彙來呈現劇中人物的形象﹔並同時透過文字,即畫上的題詩,來建立插圖與戲曲文學的關係。因此本文的內容可分為 : (一)<琵琶記>戲曲文本的創作,及其與文字評點間立場的異同,(二)<琵琶記>劇本的版畫和實際表演的關係﹔並進一步探討圖中所展現的戲曲表演,和那種劇場形致有關。(三)<琵琶記>的版畫和繪畫傳統之間的關係,及版畫如何運用畫圖語彙。(四) < 琵琶記>的插畫家藉由圖畫語彙的運用,所表現的立場態度,和戲曲本文之作者及評點者間得異同。透過這些不同層面及其社會文化間複雜關係的呈現,來分析「戲曲版畫」於版畫發展史上所作的重要突破,並作為進一步探討版畫藝術得以發展之因的理論基礎。
    Appears in Collections:[Department of History-Graduate School] thesis

    Files in This Item: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All items in CCUR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