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6965/50831 (92%)
造訪人次 : 12770409      線上人數 : 55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CCUR管理 到手機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27546


    題名: 我國高齡化社會都市發展策略之研究
    作者: 徐宇珩
    貢獻者: 巿政暨環境規劃學系
    關鍵詞: 高齡化社會
    都市發展策略
    老年福利政策
    日期: 2006
    上傳時間: 2014-06-20 15:48:58 (UTC+8)
    摘要: 台灣人口結構已於1993年邁入高齡化,推估2020年將邁入超高齡化,高齡人口佔總人口之比例逐年在提高之趨勢下,都市計畫在空間和設施的規劃設計上,到目前為止,並未將高齡化社會問題納入規劃設計之因素。
    本研究聚焦在因高齡化之進展所導致的高齡化社會,從都市計畫規劃之因應面向來探討,以高齡者生活的空間規劃角度,重新思考高齡化社會的各項設施內容,包括居住、交通、醫療、休憩空間以及終身學習種種方面,創造出適宜的老人生活環境。
    為因應這些高齡化社會的到來,其所帶來的新社會意義與問題,本研究藉由相關數據之整理,說明台灣人口縮減、高齡少子現象之嚴重,並研析國內外於規劃方面針對人口縮減、高齡少子化等議題的相關處理經驗,進而探討國內都市計畫實際發展情形之後,研擬都市發展課題與提出相關法令中可以相互對應的設施和空間修整調配之建議,本研究結論整理如下:
    藉由「人口」與「都市規劃」理論與實際關係之分析,了解現行台灣的都市規劃操作中,並無將人口因素做良好之運用,無法實際反應使用者需求,且根據歷年都市計畫修正內容與人口重要變遷年限比較,發現台灣以往的都市計畫並無專門針對人口結構改變議題,而從事條文修正工作,雖然台灣都市計畫學術界及實務界已開始思索人口縮減及高齡少子化議題,但並無進行全面性之檢討,特別是設施與空間仍然較著重在「數量」的檢討,而忽略其「對應」的關係;另外從問卷回收的檢討中發現,目前對於高齡化社會所制訂的相關措施,受訪者普遍仍感覺需要加強,顯然國內在都市計畫策略中因應高齡化社會的準備尚未充分,仍有待加強。
    故,本研究認為在都市計畫方面若不再處理人口結構變遷所引發不同需求之問題,將會嚴重影響都市運作效率,都市計畫本該為使用者量身訂作的,當一個地區某種年齡的人口數急劇增加時,都市規劃就應針對該屬性人口,增加合適的公共設施種類及數量,以及應該特別著重於設施和空間相互配合、對應的關係,以在面臨都市人口結構變遷之際有一個能因應改變而有所調整的公共設施計畫,才能維持都市運作效率。
    其次針對人口結構產生高齡少子化的問題時,都市發展模式應同步進行調整,過於強調成長的發展模式,未來並不再適用,配合高齡者之生活實際需求都市發展應傾向緊密都市、回歸市中心發展模式。
    再者針對人口結構改變,規劃進行時人口資料應要妥善利用,在「都市計畫定期通盤檢討實施辦法」中所規定各種設施及用地面積檢討標準需予調整,如學校設施設置標準採就學學生數量;而在高齡少子社會下,未來將面臨的是社區設施需求再分配的問題,而相關設施的複合使用,不一定要透過通盤檢討程序,亦可利用公共設施多目標使用將個設施使用多目標化,各種設施資源應隨著人口結構轉變而適當調整,由量的擴充轉為質的提昇。
    顯示於類別:[都市計劃與開發管理學系所]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