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學機構典藏 CCUR:Item 987654321/27518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47249/51115 (92%)
Visitors : 14401116      Online Users : 6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主页登入上传说明关于CCUR管理 到手机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27518


    題名: 台灣地區二氧化碳排放與經濟發展之關係
    作者: 李豐任
    貢獻者: 經濟學研究所
    關鍵詞: 環境顧志耐曲線
    二氧化碳排放
    溫室效應
    日期: 2006
    上傳時間: 2014-06-19 14:08:17 (UTC+8)
    摘要: 近年來溫室氣體引發全球氣候變遷問題逐漸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尤其是京都議定書的生效,使得各國直接或間接受到溫室氣體減量壓力,此時,如果能掌握影響溫室效應最大之二氧化碳排放與經濟發展之間的變動趨勢,必定能夠協助相關單位制定適當的因應對策,避免溫室氣體持續累積對環境所帶來的危害。本文利用楊任徵及余敦琪(1999)及國家通訊(2002)所推算之台灣二氧化碳排放資料,探討台灣二氧化碳排放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並檢定台灣這個小型開放經濟體系的二氧化碳排放是否符合倒U字型的環境顧志耐曲線(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假說。結果發現不論將經濟發展變數以名目或實質的型式表示,每人二氧化碳排放和經濟變數之間均呈現正斜率遞增的線性關係。此外,本文還在模型中加入資本設備和農工原料進口總值、服務業產值及用電量三個解釋變數與兩個代表能源結構轉變的虛擬變數,結果發現這三個解釋變數分別對每人二氧化碳排放產生正向、負向和正向的顯著影響,表示當資本設備和農工原料進口總值或用電量增加,台灣每人二氧化碳排放也會隨之增加;而服務業產值的增加,則有助於台灣二氧化碳減量工作的進行。藉著這些變數與毎人二氧化碳排放的關係,在其他條件不變之下,我們就能透過對這些變數的操作手段,達到減緩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的目的,例如經由調整產業結構減少生產性資本設備和農工原料進口,或藉著節電節能的教育宣導以及節能產品的開發使用來降低用電量等。而虛擬變數顯著為負的結果,顯示台灣能源結構轉變,如再生能源或核能的利用,對二氧化碳減量有正面的助益,儘管如此,核能發電的安全性與風險性問題依然不容忽視。
    顯示於類別:[Department of Economics & Graduate Institute of Economics ] thesis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2006-2025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