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學機構典藏 CCUR:Item 987654321/27378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47250/51116 (92%)
造访人次 : 14637575      在线人数 : 35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主页登入上传说明关于CCUR管理 到手机版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27378


    题名: 對外直接投資的決定因素-台灣製造業實證分析
    Exchange rate foreign person direct investment influence - by Taiwanmanufacturing industry real diagnosis analysis
    作者: 張景棠
    贡献者: 經濟學研究所
    关键词: 相對實質匯率
    外人直接投資
    相對市場大小
    相對經濟成長率
    相對開放程度
    日期: 2006
    上传时间: 2014-06-04 10:00:02 (UTC+8)
    摘要: 1985年美國在財政與貿易的「雙重赤字」壓力下,於1985年9月廣場協議(Plaza Accord)為契機,迫使美元貶值,日圓、馬克等貨幣開始對美元大幅升值。由於台灣長期貿易盈餘與對美貿易順差居高不下,新台幣對美元之匯率於1985年下半年逐步升值,新台幣兌換美元自38:1上升至24.5:1,貶幅超過35%以上。由於新台幣升值,雖然部分解決貿易失衡的問題,但也產生後遺症,包括出口價格偏高,引發傳統產業出口價格的上升,使得勞力密其產業的出口缺乏國際競爭力,紛紛外移至中國大陸和東南亞。而中國大陸與東協國家投資不論投資件數與金額都是台商對外直接投資第一與第二。本篇研究目的主要探討相對實質匯率、相對市場大小、相對經濟成長與相對開放程度等四個變數,是否會影響台商在『中國』與『東協』兩地間對外直接投資相互移動。
    显示于类别:[經濟學系暨經濟學系碩博士班]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没有与此文件相关的档案.



    在CCUR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2006-2025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