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學機構典藏 CCUR:Item 987654321/27374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47249/51115 (92%)
Visitors : 14351228      Online Users : 67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27374


    Title: 叢甦小說研究
    Authors: 劉敏莉
    Contributors: 中國文學研究所
    Keywords: 叢甦
    小說
    異鄉人
    中國人
    留學生
    疏離感
    Date: 2006
    Issue Date: 2014-06-04 09:33:49 (UTC+8)
    Abstract: 叢甦的小說跨越六○至八○年代,她曾受到現代主義的影響,也曾飄洋過海去探求新人生,因此在她的小說作品中,我們看到了當代青年的徬徨、躊躇感,也體驗到身為異鄉人的不安、疏離感。或許是因為她長期旅居美國的關係,叢甦的小說常被歸類為留學生文學的一類,人們常忽略她小說中其他的主題,其實叢甦的小說廣泛反映現實生活,她以關懷的態度去描寫周遭生活,並抒發她對人性的關懷。因此本論文在全面分析叢甦的小說作品,從她的小說風格中體會出她細膩的心思、多元化的筆觸,以及關懷人性的本質。
    第一章是本論文研究的動機、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由於前人對於叢甦小說的研究都侷限於其中一部份,並無全面 分析,因此筆者想全面探討叢甦小說的面貌,分析其作品的風格表現。範圍以叢甦發表在《文學雜誌》與《現代文學》的小說之外,還包括她出版的小說作品,如《秋霧》、《白色的網》、《想飛》、《中國人》、《獸與魔》,另外加上她發表在《中報月刊》第十期至第十五期的長篇小說〈猢猻國〉,一共三十五篇。
    第二章以叢甦生平和創作背景為研究,概述她的生平、文學養成與創作的背景環境,藉以了解叢甦的個性與創作歷程。
    第三章則分析叢甦早期的小說作品,以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七年所發表的作品為主,從中了解叢甦早期寫作的心境和態度。
    第四章以分析叢甦一九七七年之後的創作,並說明她自一九六七年至一九七七年停筆十年間的轉變,以致於改變了她的創作風格。
    第五章是叢甦小說的整體探討,討論她小說的題材選擇、人物刻劃、流放文藝特色與敘事話語的風姿,全面性的分析其小說風格,歸納出她小說作品裡的主要意象,自始自終都以關懷人性為主要走向。
    第六章是結論,歸納出其風格特色為:(一)冷靜寫實地呈現現實的冷暖。(二)誠摯、溫暖地關懷生命。(三)深入、鮮明的人性探索。
    Appears in Collections:[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ese Literature] thesis

    Files in This Item: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All items in CCUR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