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2009年縣市長選舉,攸關馬政府執政下之地方權力生態洗牌,這樣的洗牌結果會對政黨藍綠板塊造成何種結構上的影響?而這樣的結構會否會對2012總統選舉造成影響?況且這次選舉台北縣、台中市、台南縣市及高雄縣皆因準備升格,是以沒有和其他縣市一併改選,有其特殊性;基於以土理由,都使本屆縣市長選舉有值得觀察與研究之必要,此則是本研究第一個研究動機。以我國的縣市長選舉來說,文獻中鮮少針對全國各縣市為範圍來進行候選人之文宣策略研究,是以本研究透過蒐集2009年改選之十七個縣市,國民兩黨提名及報准之候選人其平面文室為研究內容對象,希望能整理出其所使用的策略,也期望能豐富縣市長選舉文宣廣告之研究成果,而此期望亦是本文第二個研究動機。本研究擬針對2009年縣市長選舉各縣市政黨提名(或報准參選)之後選人的文宣廣告進行歸納分析,來探討其的競選文宣策略究竟如何?本研究之理論基礎是採Benoit於2000年討論競選廣告功能論,從競選廣告的功能論述之三種可能功能,即讚美(自我肯定)、負面攻擊批評對手、自我防衛或反駁,來進行討論。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內容分析法,期望透過內容分析來了解政黨的文宣廣告呈現;進而以交叉分析來觀察民進黨及國民黨之文宣策略。廣告文宣樣本是以各候選人總部(包括黨部及後援會)具名產製的平面文宣為主,是於2009年9月至2009年12月4日投票日前一天,共有223篇;其中國民黨候選人138篇,民進黨85篇。研究結果顯示,兩黨候選人正面廣告使用皆多於負面廣告,政策政見廣告皆多於形象塑造類型;各政黨候選人在政策議題表現上有明顯差異。現任及非現任者在廣告功能及主題選擇上皆有明顯差異,現任及非現任者在在形象塑造及政策表現方式上皆有明顯差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