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學機構典藏 CCUR:Item 987654321/26550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47249/51115 (92%)
造访人次 : 14360459      在线人数 : 77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主页登入上传说明关于CCUR管理 到手机版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26550


    题名: 從文化產業的理論看歷史建物的活化─以淡水河口藝術工坊為例
    From the theory of cultural industry to study historic building renovation---as Tamsui art gallery an example
    作者: 呂孫綾
    贡献者: 政治學系
    关键词: 淡水藝術工坊
    日期: 2013
    上传时间: 2014-01-21 13:47:49 (UTC+8)
    摘要: 文建會將淡水古蹟群列為申遺候選,周縣長提出淡水河口藝術網絡計畫,這就牽涉到動見觀瞻的「298-藝術工坊」的歷史建物活化問題:對於原先的298 日本警官宿舍,文史工作者強調其載有申遺的歷史記憶;對於後來新建的藝術工坊,藝術界有人期待能表現如巴黎龐畢度文化中心。從一開始,「298-藝術工坊」即可能承擔起被過度寄望的角色,結果現在的藝術工坊確實只能本分地低度發展,而298 日本警官宿舍則已為消失的記憶。
    第一章就文化與產業的理論進行基礎探討。首先是針對全球化現況的紀登斯社會理論,以及回到中國《易經》最早的文化論「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以能較高度地掌握有關當前文化產業的理論背景。然後是基於社會批判角度的文化研究理論,以及針對當前發達社會的後現代理論與未發達社會的後殖民論述,並隨時檢討「298-藝術工坊」在批判理論上的可能關聯。最後是借鑑文化產業的總體結構模式,建構從創作核心、個體要素、國內、國際到天下的五層文化產業亞結構理論;同時在總共十六個亞結構的論述中,每次並引介一個世界級的
    典範(主要以巴黎為範例,其中也包含龐畢度中心),再提出一些「298-藝術工坊」的淺薄示例,以了解要成為世界級的條件實需多方配合。
    第二章針對「298-藝術工坊」的破壞式創新過程進行描述和評論。
    首先是介紹淡水河口藝術網絡建構計畫,以了解「298-藝術工坊」的文創背景語境,以及看到地方化現實事務與全球化和天下觀的思維距離。然後,先透過當時的相關論文和輿論等資料,描述拆建「298-藝術工坊」的準烏托邦工程;再通過對若干相關當事人的訪談,了解到激進而又曖昧的工程如何觸及文化批判的一些禁忌。最後,回到正向角度來籌謀藝術工坊與附近古蹟藝廊群的群聚效應:先是藉文化研究所提供的六個角度,來檢視它們這幾年近五十場展覽的內容特質;再是藉文化產業結構圖,來設想它們可有什麼樣的發展前景。
    显示于类别:[政治系暨政治學系碩博士班]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没有与此文件相关的档案.



    在CCUR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