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7249/51115 (92%)
造訪人次 : 14281220      線上人數 : 71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CCUR管理 到手機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25714


    題名: 程頤易學之研究
    A Study of CHENG YI's Yi Xue
    作者: 薛名傑
    HSUEH, MING-CHIEH
    貢獻者: 哲學系
    關鍵詞: 程頤
    易學

    日期: 2013-06
    上傳時間: 2013-10-22 14:08:03 (UTC+8)
    摘要: 在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後,儒家的思想和文化精神就影響了中國,而《易》作為儒家思想中心的「五經」之一,在歷朝歷代都不乏各位先賢哲人對於《易》抒發出自己對於《易》的理解與看法;儘管在魏晉南北朝之際,儒學較不盛行之時,當時玄學清談之氣盛行之時,《易》也不改它對於中國的影響性。 易學從魏晉南北朝到隋唐的這幾百年間,一直流傳不斷,並持續對當時的人們產生影響。到了唐朝,孔穎達奉詔作《五經正義》,為《周易》作疏,定為《周易》的標準註解以後,成科舉取士之科目,自頒修以來便極為通行,皆史諸有著錄。在宋代每位哲學家或多或少都曾接觸,並在其中獲得了某些啟發,提出自身觀點。
    自兩漢時代起,研究和闡發《周易》經傳成為一種專門之學,也即是易學。而易學在其自身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兩個基本派別,即是象數派易學與義理派易學。程頤更是義理派易學中的代表性人物,程頤在注《易》同時也把自己思想抒發於其中,透過《易》言天理性命之說,上達天道下至人事,使《易》成為一本理學之書。本文從程頤注《易》的特色以說明程頤思想,從程頤的成卦之體、隨時變易以從道、以中為貴等思想說明。
    顯示於類別:[哲學系暨研究所]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368檢視/開啟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