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7126/50992 (92%)
造訪人次 : 13851455      線上人數 : 23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CCUR管理 到手機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25688


    題名: 東太平洋海氣交互作用 - 熱帶擾動引起海溫變化之探討
    The air-sea interaction in the tropical eastern Pacific - The study of SST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tropical disturbances
    作者: 林正偉
    Lin, Cheng-Wei
    貢獻者: 地學研究所大氣科學組碩士班
    關鍵詞: 間熱帶輻合帶
    熱帶擾動引起海水降溫
    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
    日期: 2013-06
    上傳時間: 2013-10-21 11:51:02 (UTC+8)
    摘要: 間熱帶輻合區(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 ITCZ)在全球氣候上扮演重要的角色。ITCZ breakdown的現象在北半球東太平洋夏秋兩季會頻繁的發生。在夏秋兩季,東太平洋上的ITCZ會不斷的生成、產生波動、破碎與消散,在ITCZ breakdown後所產生的熱帶擾動,可能會引起高頻的海氣交互作用,使海溫降低。

    本研究利用日本氣象廳的Japanese 25-year Reanalysis Project (JRA-25)的再分析資料,挑選850百帕上升速度場超過一個標準差的時間點,藉此挑選出在東太平洋上具有代表性的熱帶擾動,並分析在熱帶擾動影響下的海水降溫情形。

    熱帶擾動與海水溫度變化的分析中,將參考點(西經130度、北緯7.5度)周圍2x2度的區域(西經129~131度、北緯6.5~8.5度)海水溫度平均,發現引起海水降溫的個案佔了66.5%,但在區域合成圖中,無論參考點分析的海水溫度降溫與否,皆能發現在熱帶擾動經過前後一天,其參考點附近區域海水(西經120~135度、北緯5~10度)皆有降溫的情形;而在風場方面,由吾人所分析的區域中,熱帶擾動發生前後,呈現明顯的跨赤道南風特徵。

    在研究區域受到熱帶擾動影響但區域海水並未發生降溫的分析中,由於本研究的個案選取方式所影響,並無法明確定義熱帶擾動的中心位置,所以在區域海水降溫的特徵中,並沒有辦法呈現顯著性的降溫;由風場分析中,也發現到在熱帶擾動經過後,有反氣旋環流移入研究區域,也有可能為區域海水未發生降溫的可能原因。但由區域合成圖中,依舊能發現區域海水降溫的特徵,所以吾人確信在東太平洋上的熱帶擾動影響之下,海水溫度確實會受其影響而降溫。
    顯示於類別:[地理學系]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202檢視/開啟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2006-2025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