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7184/51050 (92%)
造訪人次 : 13957694      線上人數 : 30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CCUR管理 到手機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25200


    題名: 中國國民黨在野時期兩岸交流策略及影響之分析(2000-2008)
    The Kuomintang's Strategies on Cross-Strait Interactions-- An Analysis on Its Mainland China Policy as an Opposition Party (2000-2008)
    作者: 蔣海明
    貢獻者: 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中山學術組
    關鍵詞: 兩岸關係
    兩岸交流
    全球化
    在野政黨
    黨際交流
    民族主義
    統合理論
    日期: 2013-07
    上傳時間: 2013-09-12 14:50:23 (UTC+8)
    摘要: 儘管臺灣海峽兩岸目前看似風平浪靜,但是兩岸問題是當前國際和平的主要威脅點之一,故兩岸交流發展攸關臺海和平,值得關注與研究。臺灣在2000年時,出現首次的政黨輪替,國民黨失去執政地位,淪為在野政黨;國民黨歷經8年在野經驗,在兩岸關係及開放大陸政策的決策上,出現較大的變革,本論文研究動機首在檢證說明政黨執政與在野政策具體的不同點及作法,在野經驗對施政之實際影響程度;以及在野政策及主張在民主國家中對政府施政有具體影響性;並試圖瞭解在野後的國民黨如何影響與主導政府兩岸政策,以及開拓「黨際交流」平臺突破兩岸關係與過去交流模式,改變了兩岸關係發展。
    透過本論文就全球化環境演變下,瞭解政黨「在野期間」的角色、影響及功能等面向研究,並以國民黨2000年到2008年在野期間兩岸交流策略變革為個案研究,同時以「兩岸關係」與「國民黨兩岸交流策略」為探究重點,主要採取歷史研究途徑、結構功能分析途徑與系統分析途徑等三項研究途徑(Approach)。為獲取研究主題的一手寶貴資料,訪談與本議題有關之黨政菁英、學者與決策者等共計11人,並找出當時期決策原因及背景,再經整合分析後提出相關建議,幫助在野政黨,瞭解其未執政時,可行的組織行為模式及理性決策選擇,並藉機審視政黨本身之決策盲點及缺失,以協助解決政黨發展的可能困境問題。
    在深入研究兩岸關係及其之間問題解析後,發現兩岸關係發展60餘年期間,並非均如目前般在良性、友善的軌道上,當前兩岸關係得以穩定與和平發展,其最重要的轉捩點就在於2005年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大陸的「和平之旅」。本論文有關兩岸關係與政策研究發現如下:一、國民黨在野經驗開啟國共黨際交流之門,同時也一定程度影響重新執政後的國民黨政府兩岸政策與執行。二、兩岸後續密切交流對當前政府兩岸政策產生一定影響,馬政府的兩岸政策訴求回歸法律及制度面的兩岸關係與交流,依循「國家統一綱領」進程,走向兩岸官方、正式管道交流與發展。三、選民意圖成為政黨戰勝對手所需策略重點,且關係著選舉成敗,不同政策的主張與訴求一定程度影響選民投票意願,而兩岸關係則是我國政黨政治發展之重大變數與影響。
    顯示於類別:[國家發展與與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博士班]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fb130912144704.pdf6272KbAdobe PDF2985檢視/開啟
    index.html0KbHTML372檢視/開啟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