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本研究旨在探究臺北市國中生「自我中心」、「父母教養態度」以及「憂鬱傾向」之關係,本研究係採「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的收集,並以「立意取樣」之抽樣方法,選取臺北市國中生為調查對象,有效問卷共計616分。主要使用之研究工具包括:「基本資料調查表」、「自我中心量表」、「父母教養態度量表」以及「兒童及青少年憂鬱篩選量表」。調查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與逐步迴歸等統計方法處理。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不同性別的國中生在自我中心上有顯著差異存在;但年級、出生序、父母社經地位與父母婚姻狀態在自我中心上均無顯著差異存在。
二、不同年級與父母婚姻狀態的國中生在父母教養態度上有顯著差異;但在性別、出生序與父母社經地位在父母教養態度上均無顯著差異存在。
三、不同性別、年級以及父母社經地位以及父母婚姻的國中生在憂鬱傾向上有顯著差異;但不同出生序在憂鬱傾向上無顯著差異存在。
四、自我中心之「想像觀眾」向度與憂鬱傾向中「憂鬱煩躁情緒」、「無望」、「身體抱怨與反應遲滯」等向度以及憂鬱傾向總量表呈現正相關
五、父母教養態度中「關懷」向度與憂鬱傾向中「憂鬱煩躁情緒」、「無望」、「自尊與認知功能低」以及「身體抱怨與反應遲滯」等向度呈現負相關而與「品行人際問題」向度呈現正相關。
六、父母教養態度中「過度保護」向度與憂鬱傾向各向度以及總量表呈現正相關。
七、自我中心之「想像觀眾」以及「個人神話」則均與父母教養態度之「過度保護」呈現正相關。
八、以個人背景變項、自我中心和父母教養態度之各層面作為憂鬱傾向之預測因素,結果發現:關懷、過度保護、個人神話、父母社經地位(高─低)與想像觀眾等變項最能預測臺北市國中生的憂鬱傾向,預測力達23.7%。
最後,依據本研究結果加以討論,提供相關具體建議,做為未來輔導諮商實務工作或相關研究之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