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7121/50987 (92%)
造訪人次 : 13831103      線上人數 : 23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CCUR管理 到手機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24630


    題名: 颱風與季風共伴之環境場研究
    A Study on the Interaction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yphoons and Monsoons
    作者: 艾寧靜
    貢獻者: 地學研究所大氣科學組
    關鍵詞: 颱風 typhoon
    共伴 combined
    東北季風 northeast monsoon
    西南季風 sorthwast monsoon
    合成分析 synthetic analysis
    日期: 2013
    上傳時間: 2013-03-21 16:20:44 (UTC+8)
    摘要: 侵襲臺灣地區的颱風集中在5至12月間,其中以夏季的數量最多,其次為秋季。夏季時,當颱風接近臺灣時,颱風本身的環流,加上環境中的西南氣流容易形成共伴效應,可說是颱風環流與周圍風場雙重影響的結果。入秋後東北季風盛行,颱風案之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的共伴效應,易在臺灣北部和東北部局部地區引發強風、豪雨。過去眾多個案顯示共伴效應易引發嚴重的災害,然而,對於颱風與季風間共伴效應的瞭解仍相當不足。本研究挑選出2000年至2011年間與東北或西南季風共伴及無共伴颱風之颱風個案三種類型,分別做綜觀環境場之合成分析,以了解颱風與季風共伴之環境場特性。
    本研究中,與東北季風共伴之颱風選取2000年象神、2001年利其馬、2004年南瑪都、2009芭瑪及2010年梅姬等5個颱風,與西南季風共伴之颱風選取2005年海棠、2006年碧利斯、2008年卡玫基、2008年鳳凰及2011年南瑪都等5個颱風,另外再選取6個無共伴之颱風來做比較,針對此三種類型對其綜觀環境場(濕度場、濕度場輻散、水氣通量在東北或西南方向之分量、溫度平流場、溫度場、高度場等)做合成分析,探討各類型颱風之特性與其差異性。
    分析結果顯示,在925hPa濕度場,與東北共伴之颱風有明顯的乾、濕區,而與西南共伴之颱風整個環境場水氣相當旺盛,並伴有強盛西南風;在濕度場輻散,與東北共伴之颱風濕度場輻合區集中於颱風中心並向東北延伸,與西南共伴之颱風與無共伴之颱風則集中於颱風中心;水氣通量在東北與西南分量上,與東北共伴之颱風其在東北與西南分量相當,與西南共伴之颱風西南方輛量相當旺盛,而無共伴之颱風西南方向水氣中斷,風場較弱;在溫度平流場,與東北共伴之颱風之西北則有明顯之冷平流,並伴隨冷舌。850hPa上各環境場表現與925hPa相似,惟各環境場強度較弱。在500hPa溫度場及風場分析方面,與東北共伴之颱風冷暖區有明顯差異性,與西南共伴之颱風在風場上,則伴有強盛西南風,等風速線不對稱性較明顯。在200hPa輻散場分析方面,與東北共伴之颱風,輻散場最大值在颱風中心北側且向東北延伸,並伴有強盛西南風;與西南共伴之颱風,輻散場最大值則在颱風中心正上方。
    顯示於類別:[大氣系所]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http___thesis.lib.pccu.edu.tw_cgi-bin_cdrfb3_gsweb.pdf12092KbAdobe PDF2600檢視/開啟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