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7126/50992 (92%)
造訪人次 : 13839783      線上人數 : 22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CCUR管理 到手機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23790


    題名: 台灣電力用戶缺電成本與WTA/WTP差異之研究
    作者: 賴俊穎
    貢獻者: 經濟學系
    關鍵詞: 缺電成本
    Outage
    願付金額
    WTP
    願受補償
    WTA
    近似無相關分析模型
    Seemingly Unrelated Regression
    日期: 2011
    上傳時間: 2012-11-20 11:37:55 (UTC+8)
    摘要: 摘要
    電力為一種無法大量儲存的能源,電力中斷衝擊生產或生活,對社會造成直接與間接損失。停電損失不容易直接量化,幸運取得缺電成本資料之研究,可直接探討停電特性與用戶特性對缺電成本之影響,無法取得缺電成本資料之研究,常透過願付金額(WTP)或願受補償(WTA)來間接推估缺電損失。相關理論認為WTA與WTP是估計損失的兩種方式,估計結果差異不大,但研究WTA與WTP差異(AP差異)之文獻,卻指出心理或市場特性可能使得填答的願付金額與願受補償有差異。由於缺電成本研究只發現缺電WTA約為WTP之3倍到4倍,或僅探討停電特性與用戶特性對缺電成本或對WTP之影響,未曾有相關文獻,研究停電特性與用戶特性對AP差異之影響,因此本文研究目的在於探討停電特性與用戶特性如何影響缺電成本與AP差異。雖然缺電成本影響AP差異,但本研究將重點置於缺電成本與AP差異之縮減式,因此採用近似無相關分析模型聯立估計每度缺電成本與每度AP差異關係式,探討停電特性與用戶特性等外生變數長期下對缺電成本與AP差異之最終影響。除採用二級產業全體樣本進行分析外,也分別針對食品、石化塑膠、紙印刷、紡織與金屬製造等五大產業進行分析,以容許可能存在的結構變化。
    五大產業之平均缺電成本與平均AP差異部分,石化塑膠製造業(211-250)缺電成本大於金屬製造業(271-289)大於紙印刷業(181-194),且紡織製造業(131-150)也大於紙印刷業但與前兩大產業無顯著差異;就AP差異而言,紙印刷業顯著小於食品、金屬、石化塑膠製造業,但食品、金屬、石化塑膠製造業產業間大小關係並不顯著。SUR迴歸分析結果顯示,每度缺電成本與每度AP差異之顯著影響因子中,跨產業具有一致結論的因子為:高壓電用戶(-)、契約容量(-)、瞬間停電(+)、工時(+)、停電時間(-)與停電時間平方(+)。
    停電地區、停電通知、停電時間為夏日、電費佔營運成本比例變數則僅在部份產業中存在顯著影響力,未考慮產業間之結構變化,不會改變契約容量(-)、瞬間停電(+)、停電時間(-)與停電時間平方(+)之顯著性或影響方向,但會影響其他因子之顯著性。在停電時間一小時左右,紙印刷業與石化塑膠業的缺電成本時間彈性小,其成本變化隨停電時間改變的幅度不大,敏感性低。金屬製造業、紡織與食品則具有時間彈性,成本下降隨停電時間改變的幅度大。金屬製造業與紙印刷業WAT與WTP差異在停電時間上具有彈性。就契約容量來看,彈性均不大,絕對值均小於1,因此不管簽定契約容量大小,其缺電成本與AP差異改變幅度不大。
    電力供應不足時,建議由最低缺電成本之紙印刷業優先停電,成本最高之石化塑膠製造業,平均AP差異距離也最大,應列最後停電產業。瞬間停電是造成缺電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同時也使得AP差異擴大。
    顯示於類別:[經濟學系暨經濟學系碩博士班]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417檢視/開啟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