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6867/50733 (92%)
造訪人次 : 11881638 線上人數 : 48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CCUR
文學院
哲學系暨研究所
--博碩士論文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CCUR
‧
管理
文化大學機構典藏 CCUR
>
文學院
>
哲學系暨研究所
>
博碩士論文
>
Item 987654321/23749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資料載入中.....
資料載入中.....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23749
題名:
勞思光宋明儒學方法論辨析
作者:
林宏仁
貢獻者:
哲學系
關鍵詞:
勞思光
牟宗三
中國哲學史
道德形上學
一系三階段
三系說
日期:
2012
上傳時間:
2012-11-20 09:38:04 (UTC+8)
摘要:
在當代治宋明儒學的學者相當多,關心儒學如何現代化;與如何能和世界接軌的討論亦不在少數。本文的主旨在討論勞思光先生所撰的《中國哲學史》其如何詮釋宋明儒學的理論?勞先生所詮釋的宋明儒學,乃是依循「發生歷程」與「本質歷程」兩項思考方式為進路。前者,是以歷史之發生,即由先秦孔孟至宋明諸儒等各項理論之演進,乃是一套儒學史的發展歷程。後者,是以儒學的核心精神,亦即拿孔孟儒學之宗旨為標準來檢視儒學史上的各家理論,其所論述之理論內涵是否能夠合於儒家「成德之教」的精神方向。在此兩項標準下,勞先生分判宋明儒學乃是一套「一系三階段」的模式。所謂之一系,該是指宋明諸儒皆是在精神上期許追求「成德之教」的宗旨。所謂之「三階段」乃是勞先生對宋明儒學之分期,此分別是周張的「天道觀」、程朱的「本性論」與陸王的「心性論」三個時期。而且按照「發生歷程」的儒學史進程與「本質歷程」之追求「成德之教」的精神方向相互參看。吾人可知越是後起的儒學理論,越能夠達成儒學「成德之教」的宗旨。亦即整個宋明儒學的演進乃是一步步回歸孔孟「心性論」的運動。而此乃是勞思光看待宋明儒學獨到的見解,其以為「天道觀」與「本性論」不如「心性論」切近儒學宗旨。若就「發生歷程」而言,先秦孔孟儒學乃是以「心性論」(萌芽期)為主的哲學,順著宋明儒學的發展,至第三階段時,乃是陸王的「心性論」(完成期),如此方可謂孔孟精神的回歸。若就「本質歷程」而言,儒學之宗旨乃是一項「成德之教」的精神方向。至於此精神方向要如何落實?則不是由「發生歷程」的儒學史所能評判而知的。而該直接思考「天道觀」、「本性論」與「心性論」之理論內涵何項較能夠落實「成德之教」的精神方向。依此勞思光指出「天道觀」、「本性論」自身有其理論的困境。其次,兩者之設立於「成德之教」的實踐無所助益,又於理論之推演上非必要增設「天道觀」、「本性論」不可(換言之無必然需要的理據)。故勞思光以為儒學之「天道觀」、「本性論」未能切近「成德之教」的宗旨。但當代學者牟宗三先生卻持「道德形上學」的理論肯定宋明諸儒的形上天道之思想。本文考究牟先生所持之理據,並檢視其批評勞思光的論點為何,發現牟先生所肯定之天道近似一套主觀的「信念」所建立而成。此雖然仍算得上是一種建立支持形上天道的理據。但其仍未能正面回應勞先生批評天道觀的理論困境,只能算是另外開闢一套依「信念」所建立的肯定理據。最後本文以勞思光先生所提出中國哲學之「引導型」功能的特質,再回頭檢視其何以如此重視儒家「成德之教」的精神方向,與儒學如何由教化功能恢復其活力。並由此引導型之功能做為挽救西方價值失落與進入世界文化的途徑。
顯示於類別:
[哲學系暨研究所]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http___thesis.lib.pccu.edu.tw_cgi-bin_cdrfb3_gsweb.pdf
1708Kb
Adobe PDF
27392
檢視/開啟
檢視Licence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