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學機構典藏 CCUR:Item 987654321/23471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47249/51115 (92%)
Visitors : 14397785      Online Users : 28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23471


    Title: 中國大陸經濟政策對汽車產業之影響
    Authors: 蔡於評
    Contributors: 政治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Keywords: 中國大陸
    汽車產業
    經濟政策
    汽車工業產業政策
    汽車產業發展政策
    十二五規劃
    Date: 2012
    Issue Date: 2012-10-25 12:25:31 (UTC+8)
    Abstract: 本研究主要探討中國大陸實行經濟政策對於自身汽車產業之影響,並從中國大陸未進行改革開放時以計劃經濟為政策擬定時期,到經濟的改革開放後,在汽車市場上進行漸進式的政策改革所帶來的汽車產業的大幅成長,其過程中所施行的《汽車工業產業政策》、《汽車產業發展政策》、《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種種經濟政策對於中國大陸汽車產業發展均有相當之助益
    同時,本研究也進一步了解中國大陸近期及未來的汽車產業發展藍圖。面對改革開放後的市場,中國大陸已不再侷限本身汽車僅銷售於當地市場,而是以國際化方式進軍全球車市,因此近年不斷透過合資及購併方式取得與國際品牌之合作甚至是取得經營權。中國大陸本身依然會面臨跨國汽車集團之瓜分市場、汽車產業人才與資金匱乏、公共交通設施不足的挑選,但中國大陸發展自有品牌、新能源汽車、汽車集團化這三大重點並未有所動搖,未來中國大陸將持續藉由經濟政策來輔助本身汽車工業不斷成長茁壯。
    最後,隨著兩岸關係的緩和並在政策支持下,中國大陸與台灣在汽車產業上仍有相當大合作之空間,台灣在全球汽車零組件上已有國際之水準與技術,但因本身市場無法有效打入國際車廠供應鏈,而中國大陸本身汽車需求市場龐大,有利發展自身品牌,但卻缺乏國際水準零組件廠商配合,因此兩岸的確能夠在汽車產業相互扶持,對於台灣而言,不僅能夠提升在汽車零組件上之產值,亦能逐步拓展來自台灣的自有品牌。未來在新能源汽車的開發上,也能藉由台灣之電子產業及汽車零組件幫助中國大陸在國際上站有一席之地。
    Appears in Collections:[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 thesi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438View/Open


    All items in CCUR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