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6962/50828 (92%)
造訪人次 : 12434271      線上人數 : 61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CCUR管理 到手機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23356


    題名: 台灣梅雨季降雨的多重時間尺度特性分析
    作者: 曾虹穎
    貢獻者: 地學研究所大氣科學組
    關鍵詞: 準兩年振盪
    年代振盪
    日期: 2012
    上傳時間: 2012-10-18 09:30:07 (UTC+8)
    摘要: 梅雨季為台灣地區除了颱風降水之外的主要降水季節。分析台灣梅雨季長時間的降雨年變化發現,台灣梅雨季除了年際變化外,亦有準兩年振盪及年代振盪。
    探討不同時間尺度的梅雨季降雨週期變化,結果發現:在年際變化方面,乾梅年在850hpa重力位高度場距平有一明顯高壓距平往西南方向延伸,使台灣地區吹東風分量,造成南海地區的水氣不易到達台灣;反觀濕梅年時,重力位高度場距平上幾乎整個區域都呈現低壓距平值,使台灣地區有西南風分量。在準兩年振盪週期方面,在ENSO影響下,台灣某些地區有明顯準兩年振盪週期的變化,而從個案分析顯示此振盪與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變化關係十分密切,當高壓偏強,台灣地區降雨相對減少,主要的鋒面系統位置較偏北,造成日本至大陸華中一帶的降雨相對增加。而在年代際振盪週期分析結果顯示,當梅雨季降雨處於較少的年代時,通常伴隨著北方高壓勢力偏弱,同時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增強的配置,使得鋒面系統較不易南移,此外青藏低壓也同時偏弱,讓水氣不易往北輸送,便容易造成台灣地區降雨減少,反則反之。
    另外,近幾年因氣候變遷的影響下,使得台灣地區的強降雨強度增加,導致災害也增加,因此本研究中也探討,在全球變遷的影響下,台灣梅雨季的強降雨是否也是相同增加。分析結果發現,從降雨頻率變化中,發現梅雨季的小雨發生機率有減少的現象,大雨發生頻率並沒有太大的改變,而在降雨強度方面,降雨強度是增加的,且在極端降雨部分,也有明顯增加的趨勢,這也顯示,台灣降雨強度的改變,有可能受到暖化效應所影響。
    顯示於類別:[地理學系]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399檢視/開啟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