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7249/51115 (92%)
造訪人次 : 14204303      線上人數 : 71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CCUR管理 到手機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23073


    題名: 中國意象建構之研究-以孔子學院網路教材為例
    作者: 黃偕華
    貢獻者: 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中國大陸組
    關鍵詞: 孔子學院
    內容分析
    日期: 2012
    上傳時間: 2012-10-09 10:18:13 (UTC+8)
    摘要: 本研究選擇符號學的觀點來進入此一研究呢?搜尋國家圖書館博碩士論文網,國內相關孔子學院的研究總共有8篇的論文,這8篇論文全部都是從國際關係或者外交的角度來切入,所使用的理論與途徑都集中於軟實力、文化霸權、國家行銷或文化外交等研究領域內,但是對孔子學院的實際運作而言,沒有人關心訊息本身是如何被生產的,但實際上訊息的接收者是上課的學生或者是參與孔子學院建構的國際合作對象,限於時間與個人能力,本研究無法去取得訊息接收者直接產生的意象,但至少可以去研究訊息本身,以符號學的方法,以同樣受到中華文化影響的研究者的身份去研究訊息中蘊含的中國意象,因此如果我們要問中國透過孔子學院說了什麼?想說什麼?怎麼說?我們還是得回到訊息本身,也就是孔子學院的所發出來的符號。
    孔子學院作為一個訊息的發送者或符號的製造者,可以透過許多途徑,例如:教師的形象、教材的內容、建築物的風貌、教學活動、相關展覽、活動制服…,透過初步的文獻探討與研究調查,本研究選擇了孔子學院的網路教材作為研究的主要標的,這些教材包含了教學視频、圖片甚至卡通等類型,內容除了漢語教學還包括了中國文化、歷史、地理、旅遊、儒學…等內容。
    顯示於類別:[國家發展與與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博士班]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573檢視/開啟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