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學機構典藏 CCUR:Item 987654321/22725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47249/51115 (92%)
造访人次 : 14088826      在线人数 : 33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主页登入上传说明关于CCUR管理 到手机版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22725


    题名: A Phenomenon of Illegal Transshipment of Textiles and Apparel
    作者: 楊維漢
    林尚明
    贡献者: 紡工系
    关键词: 違規轉運
    紡織品
    服裝
    ATC
    WTO
    政府政策
    日期: 2000-12
    上传时间: 2012-07-17 12:11:39 (UTC+8)
    摘要: 廣義之紡織品違規轉運乃指”申報虛假之紡織品及成衣原產地以規避有關之配額或相關管制迂迴轉運出口”。若其發生要條件適合;紡織品違規轉運行為是不存在地域限制的。惟就歷年被偵破之案例而言;其發生地區多集結在中國大陸沿海週邊;尤以透過香港及澳門出口美國最為嚴重。近期亦有明顯證據顯示台灣及泰國已相繼被捲入漩渦。由於世界留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之紡織品和服裝協定[Agreement on Textiles and Clothing(ATC)]規定有關紡織品配額或相關管制需延至2005年1月1日始能完全排除;此亦意味著;若未能有效滅絕紡織品違規轉運之誘因;此等非法行為將極有可能持績逐擴大發生;直至配額或相關管制完全排除為止。紡織品違規轉運之發生;對進口國、出口國及轉運國而言皆有所損害;僅有從事違規轉運之原產地出口商能獨獲利益。多年來;各國之相關政府或私人機構確曾付出大量資源及努力;以圖滅行政手段絕紡織品違規轉運發生之可能;惟成效卻未顯彰著。有研究認為對該非法行為所發生之機理缺乏基本了解可能是各種行動欠缺成效的主因。雖既知紡織品違規轉運行為的存歿與否;是存在重要政治和經濟涵義的。然而;迄今所有關於紡織品違規轉運之文獻皆集中於敘述其發生狀況;或注重於各種法律及之施行;卻未見有針對此非法行為的誘因及如何有效杜絕其持績發生之途徑;以進行有系統及徹底的分析和研究。對如何具體滅絕紡織品違規轉運之發生或擴張;更缺乏實際意義。
    為此;我們首先透過詳細檢討紡織品違規轉運的現況;分析出有關紡織品違規轉運的發生過程及其決策機制;從而整理出有關紡織品違規轉運的觀念架構。在結合兩者後;繼而發展出一套有關紡織品違規轉運的基礎理論模型;再藉著對該基礎理論模型進行不同角度的延伸;確立出一套較具邏輯及可靠的政府政策基準;期能透過此政策基準;對各相關國家政府在釐訂及實施防止紡織品違規轉運政策時;有實際之貢獻。
    關聯: 華岡紡織期刊 (7卷4期) :p355 -368
    显示于类别:[紡織工程學系] 學報-華岡紡織期刊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356检视/开启


    在CCUR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