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明發展至21世紀,用意識形態治國方式已經逐漸式微,代之而起的是重視人民福祉的提升,而有關主權的觀念也逐漸改變,在這樣的目標之下,兩岸和平穩定、經濟繁榮與共同合作創造雙方人民的幸福已是必走的道路。近年來,兩岸經貿關係發展極為密切,2006年大陸為台灣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夥伴及第二大進口夥伴; 台灣為大陸第七大貿易夥伴、第四大進口來源地及第七大出口市場。 台灣與大陸僅一水之隔,地緣接近、血緣相同、語言文化相通,未來理應加強合作,共謀經貿發展造福兩岸人民。
本文即以此邏輯思維,從歷史角度、統合模式、體制理論、經驗法則及現實發展等面向進行分析與探討,期能在理論與實際中釐清方向,並在既有基礎上提供後續研究者具有價值性的參考。茲概述以下研究心得:
一、在中國五千年歷史中,「分」與「合」是各朝代更迭必經歷程,其「合」多以武力手段達成,或因如此促使「分」與「合」在歷史的軌道中不斷重演;未來兩岸的「分」或「合」應以中國王道思想—和平方式為依歸,順應潮流與發展趨勢,若以武力手段勉強為之,只會帶來傷害與毀滅,難以長治久安。
二、國際間講求現實利益,在中共勢大、我小情況下,無論欲求政治突破、外交擴展抑或軍事競爭,對我均無空間且情勢不利;因此,認清現況發展經貿、文化與社會等交流,應是當前兩岸關係發展主軸。
三、中華民國在台灣已然是一主權獨立國家,當前台獨提倡者欲更改國號、國旗與脫離中國,暫不論其可行性、中共反應與國際觀感,惟此一想法尚有諸多歧見,並未形成內部人民共識,故現階段推動正名、制憲、公投等措施,並無實質意義,只會帶來內部爭鬥、族群撕裂,百害而無一益,實應謹慎、深思。
四、在理論架構比較分析中,曾論及不均衡聯邦體制(Asymmetrical Federal Arrangements),主要在說明一個較強國家與較小國家結成不均衡聯邦關係,並享有一定自治權,如丹麥和格陵蘭、費洛島(Denmark, Greenland and Faroe Islands)、芬蘭和歐蘭省(Filand and Aland Province)、美國和波多黎各(United States and Puerto Rico)等,在融合過程中享有條約、憲法對其自治權之保障,此種類型似亦可提供兩岸未來另類思考。
五、德國經驗中正視分裂事實與相互尊重、對等之精神,對兩岸而言相當具有啟示意義;近年來,台灣主體意識日益強化,主體意識的加強並不代表對台獨的認同與支持,而是表現出人民當家做主的心願。如中共始終堅持「一國兩制」與「一個中國」的政策、原則,既反對台獨又不承認中華民國,此種蠻橫作為只會導致兩岸漸行漸遠。
總之,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不論在觀念、思維與措施上仍存有許多歧見,有賴相互交流、溝通,拉近距離、化解敵意、建立信任,並以和平方式為基礎,以耐力與包容之心逐步開創兩岸未來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