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7249/51115 (92%)
造訪人次 : 14237458      線上人數 : 64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CCUR管理 到手機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2199


    題名: 奈米抗菌防霉材料於紡織纖維中的研究與應用
    作者: 施漢章
    關鍵詞: 化學氣相沈積
    抗菌
    細胞毒性
    光致發光
    可過濾式陰極電弧
    日期: 2007
    上傳時間: 2009-09-07 16:18:07 (UTC+8)
    摘要: 諾貝爾獎物理學得主Richard Feynman教授於1959年曾設想:」There is plenty of room at the bottom」,給予極微小的科技發展無限的想像空間。奈米科技絕非是尺寸上的差異而已,重點在於當尺寸介於1- 100 nm下所展現出的多樣變化性質,如:光學、電學、熱、磁、力及催化等特性。在紡織的領域中,奈米科技的應用已步入成長階段,其中以添加奈米微粉來改變纖維機能性為主,尤其在織物的抗菌除臭、防霉、遠紅外線效果、抗紫外線、導電與阻燃最為明顯。另外有關於奈米薄膜以及奈米塗佈貼合也是紡織品研究的重點。本計畫之目的為研究電漿輔助之化學氣相沉積鍍膜系統於纖維紡織品表面處理與生醫應用。首先以開發基材溫度為100 ℃以下之低溫鍍膜製程為主要標的,於纖維表面沈積抗菌金屬薄膜與抗菌金屬奈米合金顆粒,並研究薄膜及奈米合金顆粒對高分子界面的附著性、微結構、化學成分、抗菌性、抗沾黏性、生物相容性、製程條件與性質間的關係,做一有系統的探討。本計畫為二年計畫,於執行上可分為三個階段: 1. 纖維紡織品鍍膜前表面活化:以電漿處理為主要實施方法,針對不同基材材質與後續鍍膜製程,開發最適當之參數調配流程。 2. PVD 之金屬鍍膜與奈米金屬顆粒沉積:以膜厚300 nm 以下之奈米孔洞薄膜與顆粒大小200 nm 以下之奈米金屬顆粒為目標,完成抑菌值大於3.0、抗菌值大於2.0 之金屬薄膜與奈米金屬顆粒(< 200 nm)。 3. 生物相容性:以細胞毒性試驗為主要驗證方法,金屬抗菌膜或奈米金屬顆粒在細胞培養期間結束時,其存活率須大於50%。
    顯示於類別:[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暨碩士班] 研究計畫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172檢視/開啟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2006-2025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