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學機構典藏 CCUR:Item 987654321/2187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47184/51050 (92%)
造访人次 : 13974777      在线人数 : 5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主页登入上传说明关于CCUR管理 到手机版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2187


    题名: 《中華民國國定紀念日與節日法草案》之研擬及其立法效益評估
    作者: 張瓊玲
    关键词: 國定紀念日
    民俗節日
    國定紀念日
    民俗節日
    日期: 2009
    上传时间: 2009-09-07 15:45:57 (UTC+8)
    摘要: 我國現行紀念日與節日是否放假、補假或調整放假,係依據內政部所訂定之《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並配合《公務人員週休二日實施辦法》及《政府行政機關紀念日及民俗節日假期調整原則》等規定辦理,惟上述法規均屬行政命令規定,現行紀念日與節日是否放假或補假,很可能在特殊情況與民意壓力之下,迫使行政機關臨時宣布調整,造成依原訂安排行程、婚宴及大小聚會之人民強烈反彈。國家紀念日與節日放假與否,涉及人民權利義務,與人民切身相關;再者,《中央法規標準法》第五條規定「舉凡有關人民之權利、義務者,或其他重要事項應以法律定之。」因此,包括多位立法委員或有主張,應將國家之紀念日與節日予以法制化,未來放假與否亦應以法律規定,以避免過往行政命令規定之不當與不確定性。隨著國際潮流及國內社會經濟發展的變化下,我國政府機關辦公時間迭有調整,我國自民國55年7月起至86年12月底,實施週休1日半制度,每年最高放假日數為96日;民國87年1月至89年12月底,實施每月2次週休2日制(民間又稱「大禮拜」),每年最高放假日數增為102日;民國90年1月1日起迄今,我國正式實施週休2日制,每年最高放假日數調整為114日。週休二日實施後,在考量公、私企業放假日數之衡平,並兼顧政府為民服務之品質、國家產業之影響及民意反映之下,我國紀念日及節日放假規定也配合調整,目前放假之紀念日及民俗節日日數共計10日(包括1/1開國紀念日、2/28和平紀念日、10/10國慶日、農曆除夕、春節三日、民族掃墓節、端午節、中秋節)。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已逐漸邁入已開發國家之林,國人對於生活品質要求也日益提高,在忙碌工作之餘,對休閒活動需求亦隨之增加。此外,受到全球化之影響,歐美先進國家向來重視休閒生活的運用,認為足夠的休息,才能促進身心健康及提升工作效率之觀念,也深受國人同胞普遍之認同。故縮短工時及增加休閒不僅已成為時代潮流的趨勢,也成為我國與先進民主國家接軌的指標之一。惟在全球金融風暴影響之下,外貿係為我國經濟發展國家命脈所在,目前大環境經濟景氣低迷,產業運作陷入困頓,許多民間企業紛紛採取無薪休假或裁員的方式因應,放假日數的多寡,可能會直接或間接衝擊國家產能及經濟發展,恐不利於國家整體競爭力。因此,如何在提升休閒生活、促進經濟發展及爭取國人普遍認同之間取得適切平衡,我國紀念日與節日之立法工作,才能在員工、組織及社會等層面創造多贏之下,得到各界及輿論廣泛支持,為本研究探討之內容。由於國家之紀念日與節日放假或補假事宜,不僅影響公務人員作息,各級政府的行政運作,亦影響社會大眾的生活,及人民感受政府的服務品質,更會帶動民間工商企業的工作時間,涉及層面甚廣。因此,本研究期望審慎評估各界對於紀念日與節日放假與否之期待,並針對我國現行紀念日與節日施行法規,已實行週休二日之世界民主先進國家放假情形,我國放假日之多寡對產業及經濟發展之影響等層面做進一步整合與研究,以期研擬完善的《中華民國國定紀念日與節日法草案》,及其相關法案的配套措施,進而提升國人休閒生活、促進經濟發展,並爭取國人普遍認同及支持。
    显示于类别:[行政管理學系] 研究計畫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RRPG980405.pdf498KbAdobe PDF3709检视/开启
    index.html0KbHTML599检视/开启


    在CCUR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