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學機構典藏 CCUR:Item 987654321/2090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47249/51115 (92%)
造访人次 : 14205087      在线人数 : 63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主页登入上传说明关于CCUR管理 到手机版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2090


    题名: 台南法華寺志
    作者: 陳清香
    日期: 2007
    上传时间: 2009-09-07 09:36:35 (UTC+8)
    摘要: 台南法華寺座落於台南市中區法華街100 號,是台灣最早創立的四大古剎之一,與彌陀寺、開元寺、竹溪寺等齊名。此寺在明鄭時代名曰「夢蝶園」,是南明隆武舉人李茂春所築的茅舍別館。李茂春稱此為禪亭,與住僧誦經自娛,人稱李菩薩。清康熙初年,「夢蝶園」改稱「準提庵」。康熙47 年,鳳山縣知縣宋永清在庵增設前殿,以祀火神,中堂奉觀音大士,又增建鐘鼓二樓,鼓樓之後建茅亭,由於規模初俱,正式改名「法華寺」。乾隆以後,法華寺迭經擴建整修,殿宇增築,有湖山林木之勝,一度成立南湖書院,是法華寺的全盛期。嘉慶以下雖一度沒落冷清,但清末日治時代,有名僧善慧主持寺務,重振寺風。善慧以下,師徒代代相傳,直到今日。法華寺經歷了近四百年的歷史,是伴隨著漢人在台的開發,反映著佛法在臺的流布。寺內的建物佈局、供像供桌、香爐法器、碑刻匾聯、鐘鼓魚罄、樑坊彩繪、殿宇壁畫等等,均彌足珍貴。相對於彌陀寺、竹溪寺殿宇的更新改建,成為現代化建物,法華寺的寺宇卻保留了較多的典雅古味,允宜珍惜。鑑於這樣一所擁有近四百年歷史、寺內遺有可貴文物的府城名剎,但卻缺乏一部完備的寺志,筆者不惴愚陋,在完成《台南彌陀寺志》之後,願擔負起主持《台南法華寺志》的研究計畫工作。本研究計畫共分十二章,分別從創寺歷史、現存文物、相關人物等各方面,加以調查、研究、著錄。
    显示于类别:[史學系暨研究所] 研究計畫

    文件中的档案:

    没有与此文件相关的档案.



    在CCUR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