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台南彌陀寺,立寺於明鄭時代,是台灣最古的佛寺之一,隨著漢人移民在台灣的墾拓經營,彌陀寺也迭經更替,幾度興衰。由於座落於台南市內,更見證了台南市一地,自明鄭設立承天府以來,歷經清朝統治的212 年,日治的50 年,以至戰後的近六十年的歷史沿革。尤其是清同治以前,此地一直是全台最高的行政中樞。主控全台政治經濟達兩百餘年。自寺名曰彌陀而言,它蘊含著台灣最早的彌陀淨土信仰,寺宇雖經多次改建,但仍遺有豐富的歷史文物,是考察此寺經歷的最佳史料。日治時代,彌陀寺曾經是日本佛教真宗本願寺派台南地區的開教所,布教師兼本寺住持王兆麟,在寺內創設了女子家政學院,開寺院辦學的新頁,與曹洞宗在台北創辦泰北中學校,南北相互輝映。戰後,彌陀寺曾經沈寂了一段時間,但民國69 年改建大殿落成後,寺宇堂皇,佛像莊嚴,代表著另一階段佛教的開展。這座擁有著三百餘年歷史的佛教古剎,也保留了清代以下為數可觀的匾聯、碑文、供像、法器及文獻資料等,但卻沒有一部較完整的彌陀寺史,或彌陀寺志,是一件相當令人遺憾的事,因此筆者不揣愚陋,擬定了彌陀寺志的研究計畫,就寺內現有的文物史料,詳列十篇,但期完稿後,庶幾弭補台灣宗教史、佛教史、藝術史的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