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7145/51011 (92%)
造訪人次 : 13876664      線上人數 : 31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CCUR管理 到手機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2067


    題名: 兩近緣種紅楠與大葉楠細胞核基因之比較親緣地理(I)
    作者: 黃士穎
    日期: 2005
    上傳時間: 2009-09-04 16:08:26 (UTC+8)
    摘要: 我們過去對紅楠與大葉楠胞器DNA 親緣地理的研究發現,紅楠與大葉楠兩個近緣種的胞器DNA 親緣地理呈現不同的對照關係。以紅楠而言在中央山脈以西由陽明山至大雪山一帶為其遺傳變異中心;然而大葉楠之遺傳變異中心由兩個胞器DNA 所顯示的都是在台灣最南端之墾丁族群。研究結果顯示此二物種在過去均遭遇瓶頸效應,目前族群屬於冰河期過後之擴張階段。有趣的是大葉楠族群擴張的時間較久或是其於冰河期時之有效族群較大。雖然植物親緣地理學的研究多以胞器DNA 如葉綠體DNA 做為研究探討之工具以瞭解物種族群在地理分佈族群間之親緣演化關係,並瞭解物種族群過去之歷史,以做為未來物種族群保育之基礎知識並得知種原之變異。但葉綠體DNA 或粒線體DNA 大多為單親遺傳之胞器 DNA,雖然其好處在於可得知物種之基因交流與遷移路徑,但由於有更多的分子演化分析的工具是無法利用胞器DNA 來探討,葉綠體DNA 及粒線體 DNA 的結果提供我們一個測試的基礎。再者因為核DNA 序列是二倍體的DNA 序列,它提供我們探討更久遠以前物種族群之歷史,也因此可以較全面的來瞭解物種族群之演化歷史,進而鑑往知來,正確的應用於物種族群保育知識之建立。因此,利用細胞核DNA 來探討物種之親緣地理或族群演化是相當重要的,如此胞器DNA 獲得的資料可與核DNA 的資料相輔相成,而有助於我們對物種族群親緣演化較為全貌的理解。
    顯示於類別:[生物科技研究所 ] 研究計畫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