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 扁柏屬植物於全球共有七種,特分布於台灣、日本及美國,本文為第一篇針對扁柏屬植物所進行親緣關係演化研究.我們定序扁柏葉綠體DNA trnV intron(排序後為605個鹼基)及petG-trnP基因區間序列(排序後為530個鹼基)後發現,petG-trnP基因區間序列變異程度較大,trnV intron變異較小.petG-trnP基因區間序列與trnV intron結合,排序後為1130個鹼基.推論其親緣關係為側系發展(paraphyletic).加拿遜扁柏(Chamaecyparis nootkatensis)與其它扁柏分歧,且與喀什米亞柏(Cupressus cashmeriana)及清水圓柏(Juniperus chinensis)為姊妹群.扁柏群中,側葉扁柏(Ch. thyoides)為最早分歧出的物種,羅生扁柏(Ch. lawsoniana)、日本扁柏(Ch. obtusa)及台灣扁柏(Ch. taiwanensis)形成一個分支群,紅檜(Ch. formosensis)、日本花柏(Ch. pisifera)形成另一分枝群.結果顯示,親緣關係方面,加拿遜扁柏與扁柏屬植物親緣關係反若不及與清水圓柏、喀什米亞柏近.結果推論,紅檜與台灣扁柏因演化分歧,導致現今兩物種無法雜交的生殖障礙產生.生物地理方面,我們的研究結果支持扁柏發源於北美的假說.扁柏的遷移路徑可能由日本群島近距離遷移至台灣,所以才無亞洲大陸扁柏遷移至台灣海峽的事件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