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過去,中國媒體發展總是受制於政治力的牽制,新興科技與網際網路的興起,出現了足以抗衡這股控制的力量。網路帶來的變化,正在深刻改變中國,不僅為中國大陸提供了一個新的傳播工具與資訊平台,同時也賦予個人空前自由的話語權。
因此,本研究由網路論壇實踐「公共性」的角度出發,認為「民意的公共性」主要表現在三方面:(一)參與者方面-具有行動及反思能力的公眾;(二)場域方面-具有公平開放、參與的公共場域;(三)意見表達方面-形式表達上必須反映溝通理性與批判。
採用內容分析與質性觀察,藉由分析《網易》論壇中,討論「廣東番禺垃圾焚燒廠之爭」的文本內容,探討中國網路世界是否展現「公共性」的特色,檢驗「公共領域」這一概念存在中國社會的適切性。
研究結果發現,網路論壇發揮「公共性」,提供更大的公共議題討論空間與近用權。可從三方面來看,(一)網路論壇激起網民的主動參與:論壇參與者擁有自我看法、參與者態度以中立與理性居多、論壇參與者多為互動傳播。(二)網路論壇是存在自由開放、相互討論的情形:《網易》論壇是開放的意見討論平台,《網易》論壇用戶享有平等發言的機會與基本的言論自由。(三)在《網易》論壇對番禺垃圾焚燒廠論述的分析觀察中,可以發現,論述有致的言說結構可以強化溝通過程的理性層次。
不過,本研究憑藉著少數言之成理的對話侈言「公共領域」的存在,似乎也太過天真,從學者與傳統媒體的討論中可發現,雖然中國的言論空間已較經濟改革前寬廣,但不挑戰共產黨執政的立場仍是其公領域討論的底限。但是,至少從本研究中可知,當前的中國網民在一個與切身相關,但政治敏感的議題中,已經願意主動對話,這才是最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