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水文作用在構造活躍區內與懸浮沉積物之相關性研究(III)---台灣嘉義地區在熱島效應下之懸浮沉積物之時空變化與意義 |
作者: | 郭欽慧 |
日期: | 2008 |
上传时间: | 2009-09-04 15:01:42 (UTC+8) |
摘要: | 本計劃將延續水文作用在構造活躍區與懸浮沉積物之相關性研究,本年度(九十七年度)將把觀察重心移至八掌溪,不但持續收集懸浮沉積物在時間上與空間上的分布而且著重在豪大雨下之特性,更會測試熱島效應下之懸浮沉積物之時空變化與意義。本研究區域在最新之論文顯示熱島效應下之降雨受到很強之地形效應影響。以往這類研究主要是針對平坦平原所做,例如美國休士頓,顯示降雨在下風處增加顯著。然而台灣的下風處都是高山,因此效應應該會有所不同而且根據前兩個計畫執行成果顯示台灣西南之懸浮沉積物主要輸出是藉由大雨。因此、當區域降雨機制改變時其懸浮沉積物的傳輸也無可避免的將隨之改變。為了更清楚了解懸浮沉積物在本區域傳輸之機制以及熱島效應所改變之降雨是否對懸浮沉積物在本區域傳輸總量造成影響。本計劃將密集採集極端事件及夏季降雨前到降雨後之水樣分析其懸浮沉積物濃度、顆粒分析及礦物岩性分析。假如熱島效應所改變之降雨足以對懸浮沉積物在本區域傳輸之總量造成一定的影響,這結果將會對台灣侵蝕的估算造成重大的影響。 本系於本學期新採購了一部雷射粒徑分析儀且已經剛剛於本月(十二月)裝置完成,這部嶄新剛測試完成的雷射粒徑分析儀正好可以輔助本計劃之順利進行,這樣野外採集樣本就可以在本系直接量測不必像往年要到處排時間做實驗。 臺灣不但具有活躍大地構造運動、相似之水文條件及短距離下豐富之地質變化使得臺灣成為研究懸浮沉積物之傳輸的理想地方。懸浮沉積物之傳輸研究不但與侵蝕有關,可以幫助釐清板塊運動的機制;更會影響海岸線之消長,對國土保安有一定之重要性。 |
显示于类别: | [Department of Geology] projec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