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學機構典藏 CCUR:Item 987654321/20408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47249/51115 (92%)
Visitors : 14113457      Online Users : 49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20408


    Title: 張文環及其日據時期文學研究
    Authors: 陳英仕
    Contributors: 中國文學系
    Keywords: 張文還
    日據時期文學
    厚生演劇研究會
    臺灣文學
    福爾摩沙
    Date: 2010
    Issue Date: 2011-11-14 15:54:36 (UTC+8)
    Abstract: 提要

    張文環出身山村部落,雖曾負笈日本接受現代文明的洗禮,但仍無法掩蓋其天生鄉土性格,同時又兼具文藝家的浪漫氣質,使他的文學作品在同時期的作家中呈現出獨具魅力的特異性。他在日據時期除了創作之外,還組織文藝團體、編輯雜誌,為臺灣文化、文藝的發展與提升貢獻心力。目前與張文環相關的研究,筆者認為綜述有餘,細論不足,例如在生平事蹟方面,包括張文環的成長環境對其日後創作與人格特質的影響、張文環的家庭生活、張文環的處事態度、性情及交遊,前人雖有提及,卻未至詳盡。這些問題,正好提供本文再研究、再論述的空間。
    本文第一章闡明研究動機,並對相關研究成果作一概述,同時界定研究範圍及說明小說研究所涉及之文學理論。第二章將張文環之人生經歷分為故鄉經驗期、負笈東京期、戰時體制期、浴火重生期四階段個別論述。第三章則探究張文環的文學原鄉(大坪、梅仔坑),和他與妻小的家庭生活,以及其性情和交遊。第四章以張文環的文學活動為論述重點,包括旅日時期參與「臺灣藝術研究會」、編輯《福爾摩沙》,和戰爭期間創刊《臺灣文學》、成立「厚生演劇研究會」,並論及戰時臺灣文壇的概況。第五章探究張文環走向文學之道的動機,以及他對書寫語言的思索,並逐一析論他旅日期間所創作且現存的七篇小說:〈落蕾〉、〈貞操〉、〈哭泣的女人〉、〈父親的要求〉、〈過重〉、〈部落的元老〉、〈豬的生產〉。第六章所論內容,即一九三八年張文環離京返臺後至一九四五年光復之前發表的小說:〈兩位新娘〉、《山茶花》、〈辣韮罎子〉、〈憂鬱的詩人〉、〈藝妲之家〉、〈部落的慘劇〉、〈論語與雞〉、〈夜猴子〉、〈頓悟〉、〈閹雞〉、〈地方生活〉、〈迷失的孩子、〈媳婦〉、〈父親的送行〉、〈戰爭〉、〈土地的香味〉、〈在雲中〉,並就張文環參與皇民奉公會的情形和其發表的翼贊言論作一探究,藉此了解作家此間的書寫脈絡與文學思想,及隱含在作品中的「言外之意」。第七章總結前列各章要點,並提出本文研究成果及未來研究方向。
    基於張文環留給後人的豐富文學遺產,以及在戰爭期臺灣文壇的領導地位,和那為人稱譽的人格特質與人道主義精神,筆者乃就其人、其事與文學盡可能地作一考察,冀能為張文環及其文學之研究做出貢獻。
    Appears in Collections:[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ese Literature] thesi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gsweb682.pdf14199KbAdobe PDF4839View/Open


    All items in CCUR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