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7249/51115 (92%)
造訪人次 : 14110889      線上人數 : 61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CCUR管理 到手機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20121


    題名: 選戰隔空對話的話語分析—以民國九十九年台北市長選舉為例
    作者: 李閔超
    貢獻者: 政治學系
    關鍵詞: 文本分析
    符號學
    修辭學
    文本分析
    日期: 2010
    上傳時間: 2011-11-02 13:28:28 (UTC+8)
    摘要: 現今台灣的選舉文化裡,大眾傳播媒體在其中扮演了不容忽視的角色,從電視廣告中的影音播出到報章雜誌裡的文字呈現,各有著不同的特色與影響,所以善用各式媒材的特質創造有利於自身選情的傳播方式才是通往勝選之路的不二法門。
    本論文便是以民國九十九年的台北市長選舉中報紙上的文字層面進行話語分析,分別是由巴特的五種網絡符碼加上閻嘯平的國際關係結構圖來進行探討,並配合運用到亞里斯多德修辭辯論中的三要素來建構隔空對話的公道結構,試圖找出郝陣營與蘇陣營隔空對話中的事實判別。
    首先巴特的五種符碼的分析中,透過文化符碼的重建帶出新的視野、闡釋符碼帶出了真相的命題、行動符碼帶出了邏輯與脈絡、義素符碼呈現出了個人特質、象徵符碼則呈現出類聚關係的大戰。再來以文化符碼結合閻嘯平的國際關係圖分析帶出郝陣營與蘇陣營在言論中所代表的是基礎價值:繁榮v.s.生存;最後再以亞里斯多德的修辭三要素對詮釋符碼、義素符碼、象徵符碼進行事實批判分析出這場選舉隔空對話的公道結構。
    顯示於類別:[政治系暨政治學系碩博士班]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封面.pdf152KbAdobe PDF359檢視/開啟
    摘要目次.pdf225KbAdobe PDF351檢視/開啟
    全文.pdf2248KbAdobe PDF443檢視/開啟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