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學機構典藏 CCUR:Item 987654321/19888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46962/50828 (92%)
造访人次 : 12440500      在线人数 : 54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主页登入上传说明关于CCUR管理 到手机版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19888


    题名: 臺灣早期二胡創作曲研究─以劉俊鳴、董榕森作品為例
    作者: 郭倍真
    贡献者: 音樂學系
    关键词: 二胡
    劉俊鳴
    董榕森
    日期: 2010
    上传时间: 2011-10-24 15:16:32 (UTC+8)
    摘要: 臺灣二胡演奏藝術發展至今,由業餘走向職業、社團活動至完備的正規教育體系,皆仰賴諸多前輩辛勤的開墾栽種。從中廣國樂團、中華民國國樂學會、台北市立國樂團成立至今的六十年來,於演奏技術的提升、專業人才的培育、優秀作品的產生等各方面皆有顯著的成果,著實與臺灣國樂環境同步發展著。
    筆者由臺灣二胡創作歷程的回顧,探討兼具演奏家、教育家與作曲家之多重身分於一身的兩位作曲家劉俊鳴與董榕森,以共時性的橫向軸論述,劉俊鳴與董榕森是臺灣光復後早期國樂環境發展極為重要的推手;就歷時性的縱向軸探討,《出塞》與《踏青》為臺灣二胡演奏藝術重要之作品,藉由其作品的研究,了解早期社會文化與國樂環境的關聯;當代演奏及創作風格與作曲家學習背景的呼應,探究二胡作曲家在創作、表演與臺灣光復後早期國樂發展環環相扣之密切關係,以達到建構臺灣國樂發展歷史脈絡之目的。
    显示于类别:[音樂學系所]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349检视/开启


    在CCUR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