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7249/51115 (92%)
造訪人次 : 14126983 線上人數 : 61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CCUR
國際暨外語學院
日文系所
--博碩士論文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CCUR
‧
管理
文化大學機構典藏 CCUR
>
國際暨外語學院
>
日文系所
>
博碩士論文
>
Item 987654321/19877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資料載入中.....
資料載入中.....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19877
題名:
日本豐田汽車經營策略之研究
作者:
朱家正
貢獻者:
日本語文學系
關鍵詞:
日本豐田汽車
經營
策略研究
日期:
2010
上傳時間:
2011-10-24 14:46:38 (UTC+8)
摘要:
汽車產業,是能夠帶動其他產業的「火車頭行業」。它包括電子、機械、金屬、
玻璃、橡膠、塑膠、油漆、造紙、石油等,一部汽車的零件,以種類計算大約有5千多種,它不僅帶動了各行各業的繁榮,也改變了人類的「移動」的方式,從獸力進化,到機器的時代。
全世界第一部汽車,誕生於1885年,由德國人戴姆勒(Daimler)及賓士(Benz)兩人所發明 。經過短短28年,1908年美國亨利.福特( Henry Ford)推出的T型車(T-CAR)就確定了汽車大量生產的開始,讓汽車不止是王公貴族專屬的權利,也不再是高不可攀的價位 。
汽車的誕生,目地就是要人人都買的起,使得人們從甲地到乙地的時間節省,也讓福特汽車的銷售量成為14年的霸主。
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簡稱為(GM)成立於1908年,當時是美國最大的馬車製造公司,創立者為威廉•杜蘭特(William Crapo Durant),他最初只擁有別克(Buick)一個品牌,靠著高明的手腕,杜蘭特說服了多位銀行家,投資贊助他的「併購」計畫,於1908年9月16日成立通用汽車公司 。
他接下來的日子,杜蘭特併購奧斯摩比、凱迪拉克、奧克蘭(龐帝克的前身)等汽車公司,在通用成軍兩年之內,杜蘭特共買下12家汽車製造公司及24家零件供應工廠。
1923年通用汽車著名新任總裁,阿佛列.史隆(Alfred P. Sloan)規劃出通用汽車的品牌策略,以凱迪拉克為訂價最高的品牌,確立了高級車的地位。1927年之後,通用開發出「490型雪佛蘭汽車」,其市場佔有率,已經席捲全美大半的車市,1970年代,雪佛蘭更創下了「每40秒即賣出一輛汽車」,也由於這個優勢,通用在全球的銷售優勢已長達60年之久 。
1930年代,德國納粹阿道夫•希特勒,希望能夠生產一款可以廣泛使用的平民化汽車,於是委任工程師費迪南德•保時捷來完成這項任務。希特勒對這款車的要求是可以載兩個成人和三個兒童、最高時速100公里/小時、售價不超過1000馬克。
費迪南德•保時捷,同時還推出了一項儲蓄計劃,可以讓普通群眾也可以買到汽車。好景不常,隨後到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使得這些當初參加了該項計劃的民眾,不能得到他們所參與的汽車計劃。1930-1970期間,福斯金龜車(Volkswagen Beetle),也曾在美國造成過暢銷,但是也無法撼動,福特T型車及雪佛蘭汽車的地位 。
1973年及1979年,發生了兩次的石油危機以後,讓大家重新審視對於汽車的要求。快速、安全、舒適、美觀、廉價之外,油耗、環保問題,是大型乘用轎車的致命傷。美國汽車的生產量數,在1979年為1千1百48萬輛,可是到了1980年,汽車生產王國卻讓給了日本。日本車的省油、小型化、維修少,價格較美製車便宜,初期1966年是整車進口的方式大量銷到美國 。
本田與日產汽車,是最早到美國設廠的汽車公司,這時也曝露出美國,不像日本大量運用機器化、大量生產化的方針。日本人認為美國汽車不受歡迎的原因是,石油危機爆發以來,美國人就不買大而耗油的美國車,轉而購買省油的日本車。
1984年,通用爭取與豐田在美國現地生產合作,成立了新聯合汽車公司(NUMMI)。80年代末期,豐田相繼的在北美,陸續的設立汽車工廠,讓人不得不佩服日本獨特的造車水準,已經受到廣泛的美國人喜愛 。
1990年日本車推出,較小型且省油為基礎的跨界休旅車,開始迎戰美國車廠推出的笨重耗油休旅車,而通用汽車再度未能順勢跟進。當油價開始上漲,消費者捨棄耗油量大的汽車,通用汽車的銷量與獲利就一落千丈。
1997年,在歐洲,豐田在英國成立歐洲的第一家汽車工廠,正式進攻歐洲市場,但是銷售情況不如在美國市場般的順利。除了積極和法國的標致、雪鐵龍(PSA集團)合作之外,也獲得當時法國政府的遊說在法國設廠。一般來說,在法國的汽車市場如果能夠成功,在歐洲任何地方也都能夠成功。雙方終於在1997年年底,與法國政府簽約,正式在法國設廠 。
2000年,中國的經濟快速成長,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進軍中國大陸這個廣大市場,豐田全球戰略開始轉向中國,豐田也已經準備好,計畫出比在美國更大的經營戰略。如果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就能佔據全球汽車行業的主導地位。
2002年,豐田汽車的稅後,淨利突破1兆日圓。這是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日本,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突破這樣的高收益 。同年超越福特汽車成為全球第二大的汽車公司 。
2004年,成為亞洲市值最大的公司。在美國的市場占有率達到12.1%,創造有史以來最高紀錄,銷售量也突破200萬輛。
2006年,豐田宣布將在加拿大、俄羅斯、泰國、美國、中國等地廣設新廠,這接二連三的大規模擴廠動作,表示該公司對銷售量的突破成長具高度信心。 豐田汽車最大的制勝關鍵,即是在於它能準確抓住市場口味,並且靈活變化各種車型與款式,區分出高價與平價消費族群,在M型消費時代,掌握市場通則「大小通吃」。
顯示於類別:
[日文系所]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212gsweb.pdf
2842Kb
Adobe PDF
3492
檢視/開啟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