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學機構典藏 CCUR:Item 987654321/19768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47249/51115 (92%)
造访人次 : 14074766      在线人数 : 32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主页登入上传说明关于CCUR管理 到手机版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19768


    Title: 近代以來中國海洋戰略的發展〈1842-2003 〉
    Authors: 歐淑惠
    Contributors: 史學系
    Keywords: 海權
    海軍戰略
    海洋戰略
    鴉片戰爭
    英法聯軍之役
    中法越南戰爭
    中日甲午戰爭
    太平洋世紀
    航空母艦
    Date: 2010
    Issue Date: 2011-10-20 11:12:43 (UTC+8)
    Abstract: 本論文的研究範圍在時間上,主要可區分為三大部分,晚清時期、民國時期及中共建政時期。在內容上,主要探討自鴉片戰爭開始到2003年為止中國海洋戰略的發展。除結論外,內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為緒論,內容解說本論文的理論架構。除此之外,在問題意識裡,本論文引述鴉片戰爭之前,中國古代海權的發展。最後,說明引用的資料、研究成果以及章節安排。
      第二章的主題是鴉片戰爭後海權思想的萌芽。所包括的歷史過程是以鴉片戰爭﹝1842﹞為起點,以甲午戰爭﹝1894﹞為終點。本章內容首先藉由鴉片戰爭與英法聯軍說明外來海權對中國的衝擊,其次,分析外來海權對中國的影嚮以及中國海權意識覺醒後,對外來海權的反應。第三,從中法戰爭到甲午戰爭期間,中國海軍的建設成果難以令人滿意,中國海權在甲午戰爭遭逢重大的挫敗。
      第三章的斷限,自甲午戰爭起,至清代覆亡為止。首先,討論的是甲午海戰之後海軍存廢的問題;其次,討論的是西方海權觀念的傳入;其三,則將焦點鎖定在清代的最後十餘年,海權理論如何在重建海軍以及維護南海諸島的主權上產生實際的影響。
      第四章討論的是民國時期的海權思想。首先,討論的孫文的海權觀;其次討論蔣介石以及楊樹莊與陳紹寬兩位海軍將領的海權觀;其三,分析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一些海軍建設計劃,並探討計劃為何無法落實的制約因素。
      第五章主要探討中共海軍在歷經毛澤東、鄧小平和江澤民三位領導人的主控,以及在國內外局勢的牽動下,產生何種變化?又孕育出何種戰略思維?鑑往知來,藉此推測在二十一世紀的海洋世紀中,富強的海洋中國對於亞太區域和全世界而言,是和平安定的重要支柱,抑或是大國崛起的威脅。
      第六章首先論述鄧小平主政時期,中共已意識到海洋戰略對國家安全與經濟繁榮的重要性。其次,透過中共海軍的未來戰略任務與其所扮演的三種角色﹝外交角色、軍事角色和員警角色﹞分析中共海軍在21世紀的戰略趨勢。最後,說明戰略地位、天然資源、與經濟成長等因素促使太平洋地區成為中共海洋戰略運作的焦點。面對21世紀的太平洋時代,中共政權不僅重視海權在軍事方面的增強,同時也重視海權在非軍事方面的發展。
    Appears in Collections:[史學系暨研究所] 博碩士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307View/Open


    All items in CCUR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