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兩岸關係的發展歷程中,意識形態長期扮演者一個特殊的角色,因此民族主義與主體意識成為學者所關注的焦點。本論文研究目的在「中國現代民族主義」為何有別於過去的「中國傳統民族主義」與「中國近代民族主義」;而「台灣主體意識」與「台灣本土意識」與「台灣民族意識」之間的區別又為何?
根據歷史研究與文獻分析方式結果發現,中國現代民族主義因為受到百年來被列強的羞辱與瓜分,因此帶有強烈的屈辱感與排外心態;台灣主體意識可能是本土意識的延伸,不過它的位階應處於在本土意識以及台灣民族意識之間。而台灣主體意識究竟是什麼?很難有個說服性的界定。儘管本文對台灣主體意識做了相關的探討,但仍是難以擺脫台灣主體意識的抽象性與模糊性。
此外,台灣主體意識對未來的國家認同走向從來沒有排除建立一個中國的結果性。若中國現代民族主義的發展,如果強於台灣主體意識,且可有自信的給予其發展空間,則台灣主體意識難於擺脫或獨立於中國現代民族主義之外;反之,台灣主體意識的發展強於中國現代民族主義,將導致台灣民族意識高漲,以致使台灣獨立建國,則中國現代民族主義勢必無法接受。
透過意識形態來研究兩岸關係,將可援用本分析架構,藉由模型假設的套用,累積並修正可應用的事實發現與研究假設,且以台灣人民思考模式與立場,來進行台灣主體意識研究,如此更將有利於分析兩岸關係之發展。
【關鍵詞】:中國現代民族主義、台灣主體意識、民族意識、國家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