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7126/50992 (92%)
造訪人次 : 13839219      線上人數 : 33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CCUR管理 到手機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19746


    題名: 香港政治運動與網路動員策略-以2010五區公投為例
    作者: 柯忠豪
    貢獻者: 中山學術研究所
    關鍵詞: 政治運動
    社群網絡
    五區公投
    日期: 2010
    上傳時間: 2011-10-20 09:52:40 (UTC+8)
    摘要: 目前香港的政府體制,大致上為特區政府首長是由立法會議員投票選任之,立法會議員之成員組成是由功能組擔任之,開放少部份立法會議席公開市民直選之,而目前泛民主派政黨極力爭取特區首長與立法會由市民直選,導致五區公投運動產生,此反應在於香港泛民主派對於香港民主堅持,也間接造成特區政府與泛民主派之間的鬥爭;再者,特區政府與中央掌握住大部份香港權力,對於推動相關民主理念較為不易,唯透過網際網路才能將民主推動的原始資訊忠實呈現之。因此,此次五區公投運動透過科技網路將其對香港民主理念大力傳遞之,務求讓每個香港市民明白五區公投運動對於香港民主重要性。
    本文旨在探討的是以香港社民連的五區公投運動為研究焦點,從社會網絡面向切入,並將社會網絡再區分為正式制度及非正式網絡二面向(Krishna and Shrader, 1999; Lin, 1986, 1981, 2001a, 2001b),前者指的是政治制度與政策面向,後者指的是人際網絡與網際網絡面向,期望藉此探討社民連推動五區公投運動的過程中,其與香港的政治制度與政策面向之關係,以及其社運組織成員與其他非正式網絡之連結及影響。。
    經本研究發現香港五區公投運動與香港現行法律政度制度之關係,首先,五區公投運動的產生是由於特區政府對於無法承諾對於普選制度之落實,導致泛民主派無法相信政府給予之時間表;第二,五區公投運動單純讓香港市民對於香港民主之表態,且現行法律並無規定五區總辭再主動參與補選是違反法律;第三,五區公投運動成員的非正式網絡之連結策略,對於菁英、市民、大眾媒體、網路社群之動員共識的推動以及帶來之影響;第四,五區公投投票低落之原因推論。
    在研究建議方面,則應第一研究方法未來性的探討;第二量化問卷探討之,以補足訪談資料不足之處;第三社運動運在爭取實體社會的認同方式;第四網路社群更深入多元的探究。
    顯示於類別:[國家發展與與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博士班]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427檢視/開啟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