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6962/50828 (92%)
造訪人次 : 12458346      線上人數 : 56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CCUR管理 到手機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19709


    題名: 《詩經》二南民俗研究
    作者: 楊忠諭
    貢獻者: 中國文學系
    關鍵詞: 詩經
    民俗
    周南
    召南
    日期: 2010
    上傳時間: 2011-10-11 14:54:23 (UTC+8)
    摘要: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歌謠總集,在其中包含了〈風〉、〈雅〉、〈頌〉三種文體,基本上三者都能反映出著當時各個階層中,如周天子、諸侯、庶民日常生活的概觀。尤以〈國風〉,特別能反映出社會階層中屬於庶民階層的文化思涵,進而從中便可以深入了解當時的庶民階層究竟過著如何的生活,而他們的生活習慣也就是成為後來我們所稱的「民俗活動」了。
    所謂的「民俗」,大抵有著廣義及狹義的兩種解釋,然廣義的民俗包含了眾多事象在其中,也包含了口頭文學在內。簡單的來說,「民俗」幾乎包括了生活中的所有事象,我們說的話、做的事情、開的車子、吃的米飯都有著民俗義涵在裡頭。因此,鍾敬文先生就對於民俗學的性質作了一個概括:「民俗學是研究民間風俗、習慣等現象的一門人文科學。」因此如若要對於《詩經》所呈現的先民生活面貌有更深的瞭解,那或許無疑是得依靠民俗的角度進入《詩經》中的世界才可以完整的揭開先民的風俗習慣的前因來由。
    民俗雖然是社會生活中傳承文化事像的總稱,主要是強調「民間」的文化,但它卻是在各個階層中流動,並不僅僅被侷限在庶民階層,遂經由民俗亦能對於貴族的生活有所見聞。因此要對當時周人的生活習慣、及今人民俗的源流整體的知曉透徹,除可以藉由歷史來瞭解《詩經》時代的概觀,也可以再輔以「民俗」角度來觀察,便可更加用有趣地方式深入在其中。
    上述說到由於《詩經》之中,所包含的地域廣泛,加上當時交通不如今日之方便,遂各區域的民風都有顯著的差異,可說是舉手投足盡是民俗的事象,且又過於龐雜,因此筆者欲從〈二南〉中來觀察周人的生活舊慣,窺探當時的庶民生活及民俗產生之因,是以此研究。
    顯示於類別:[中國文學系博士班碩士班]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397檢視/開啟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