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6965/50831 (92%)
造訪人次 : 12772372      線上人數 : 50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CCUR管理 到手機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19679


    題名: 社會發展與文化傳播之關聯性研究:以高信疆主編中時《人間》副刊為例
    作者: 林詠萱
    貢獻者: 新聞學系
    關鍵詞: 社會發展
    高信疆
    文化傳播
    《人間》副刊
    日期: 2009
    上傳時間: 2011-10-04 15:47:31 (UTC+8)
    摘要: 本研究以高信疆主編中時《人間》副刊時期為研究的範圍,為一九七○年到一九八○年,因為這段時間,是見證臺灣報業副刊歷史發展的關鍵時期。希冀從社會時代的演變與主編的守門角色,探討社會發展與文化傳播的關聯性研究。本章節將深入探討三個部分: 一、臺灣社會發展歷程。二、《人間》副刊型態與內容的變革。三、《人間》副刊的文學激盪與文化開展。運用文獻探討與研究方法的方式,探討上述的方向。研究目的有三: (一)探討社會發展與文化傳播的關聯性。(二)了解主編的守門角色。(三)探討《人間》副刊的版型特色與倡導文類。
    研究結果發現: 一、臺灣社會發展歷程。(一)舊時代副刊為文學發表管道。(二)新時代開放市場競爭激烈。(三)資訊社會網路科技的興起。(四)政治力量式微商業力量浸入。二、《人間》副刊型態與內容的變革: (一)主編的編輯理念與編輯走向呈現對應關係。(二)副刊的內容屬性從傳統文學到生活文化。(三)從被動的看稿人到主動的策劃編輯。(四)開啟副刊版型特色的視覺美學撼動。三、《人間》副刊的文學激盪與文化開展。(一)滋長的鄉土文學到滋養的臺灣文學。(二)無懼政治是非勇於刊登人間好作品。(三)公益導向到與企業結合的文化活動。(四)主編須具備社會時代深度與文化傳播感度。
    綜合而論,主編在社會發展與文化傳播的關係,除了扮演守門人的角色,更像是推動者的角色,本身必須具備社會時代深度與文化傳播感度,雖然一九七○年的臺灣社會尚處在一個戒嚴的政治環境下,但是高信疆先生卻能夠從社會啟迪與文化傳播兩個方面著眼,傳播文化的新知讓讀者知道,突破有形以及無形的壓制,讓訊息與活動能被傳達,吸引更多讀者的共同參與。而政治力量逐漸式微,取而代之的是商業力量的傾向。傳播科技的發展,形成分眾時代的來臨,讀者的閱讀習慣已產生改變,副刊應從結構本質,在內容上,強化內容的深度及廣度的定位,並與讀者加強互動,了解讀者的想法。在形式上,全球的報業發展,已朝向與數位媒體整合的趨式。就副刊的定位,新興傳播科技的發展,對於讀者的閱讀方式可產生激盪的力量,兩者因互為整合,藉文學以充實傳播的內容,運用傳播的形式來擴散文學,冀以豐潤讀者文學素養的培養與人文關懷的深植。
    顯示於類別:[新聞系暨新聞研究所]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176檢視/開啟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