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學機構典藏 CCUR:Item 987654321/1957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47250/51116 (92%)
造访人次 : 14543947      在线人数 : 148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主页登入上传说明关于CCUR管理 到手机版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1957


    题名: 3D立體結構電磁波吸收材料之應用研究
    作者: 李貴琪
    日期: 2007
    上传时间: 2009-09-04
    摘要: 隨著電子工業迅速發展,電磁波污染日益嚴重。根據科學家預測,電磁波污染將 逐年提高約7-14%,因此如何在充滿電磁波污染的環境下生存,將是21 世紀的重要課 題。目前學者專家認為由於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欲徹底消滅電磁輻射的污染已 是不可能的。當前,只有在掌握電磁輻射特性的基礎上,研究如何採取措施來增強自 我防護能力,減輕電磁輻射污染的危害。減輕電磁輻射污染的危害的措施有兩個原則: (1)由於工作需要不能遠離電磁波發射源的,必須採取屏蔽防護的辦法;(2)儘量增大 人體與發射源的距離。計畫主持人於1996 年起進行電磁波遮蔽材之相關研究,研究成 果遮蔽效果高達60dB(99.9999%)以上。但是此類電磁波遮蔽材僅適用於儀器及家 電產品等,其功能係將入射之電磁波完全反射出去,以確保儀器自身之正常運作或避 免干擾其他設備。因為該電磁波遮蔽材只是將入射電磁波予以反射,以保護其所要保 護者。所以該入射之電磁波並未被實際消滅,只是被反射離開該物體。因此儘管目前 有遮蔽效果優良之電磁波遮蔽材,亦無法改變電磁波污染日益嚴重之情形,故電磁波 污染逐年提高約7-14%。由於有上述之認知,計畫主持人於近年來修正電磁波研究方 向,由電磁波遮蔽材之研究轉向電磁波吸收材之研究,嘗試發展電磁波吸收材料將電 磁波污染環境確實予以淨化。綜觀上述所言,不論是專家學者所提出之防止電磁波10 大對策或是政府立法規定的低頻電纜設置規範、行動電話基地台電磁波環境暴露限制 值等作法均是消極的減少電磁波環境暴露的方法。唯有本計畫所開發之寬頻高效能之 電磁波吸收板材(第一年計畫)及土木結構用之電磁波吸收體(第二年計畫)方能主 動吸收來至四方之污染電磁波,達到淨化環境之功能。本研究導入立體結構之變形電 磁波吸收體,企圖匹配出最佳組合之電磁波吸收體,研發具有高電磁波衰減效果且電 磁波吸收頻寬優異之電磁波吸收體。
    显示于类别:[紡織工程學系] 研究計畫

    文件中的档案:

    没有与此文件相关的档案.



    在CCUR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