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6965/50831 (92%)
造訪人次 : 12765934 線上人數 : 55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CCUR
文學院
史學系暨研究所
--期刊論文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CCUR
‧
管理
文化大學機構典藏 CCUR
>
文學院
>
史學系暨研究所
>
期刊論文
>
Item 987654321/19065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資料載入中.....
資料載入中.....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19065
題名:
「經曲之說」在經學史上的意義
作者:
陳文豪
貢獻者:
史學系
關鍵詞:
«周禮»
«儀禮»
鄭玄
朱子
章學誠
日期:
2002-05
上傳時間:
2011-01-25 13:59:08 (UTC+8)
摘要:
<禮記.禮器>云:「經禮三百,曲禮三千」,章學誠因而提出所謂的「經曲之說」。「經曲之說」關涉<禮記.禮器>「經禮三百,儀禮三千」的解釋,是討論禮學的內容、形成與流傳時一個重要的課題。本文分別從漢派(鄭玄)、宋派(朱子)的「經曲之說」,進行一些討論及分析。發現漢派「經曲之說」,解「經禮」為«周禮»;宋派「經曲之說」,解「經禮」為«儀禮»,雖然解釋各有不同,但其立基於儒家對「禮」的傳統認識,及禮「有本有文」的體用思想,則有其共同的地方。「經曲之說」在經學史上的意義,本文得出三點結論,那就是:(1)「經曲之說」的記載,顯示漢以前禮文流傳的事實,有助於我們認識古禮的面貌。(2)「經曲之說」可用以說明禮文成書的來源,及周代禮制與禮文成書的關係。(3)從「經曲之說」來談«三禮»在各代的浮沉,有助於說明經學史上«三禮»的發展態勢。論文分章如下:一、前言二、「經曲之說」可分漢宋二派三、「經曲之說」的禮學基礎四、「經曲之說」與禮書的形成、流傳五、結論
關聯:
文藻學報 16期 P.221-240
顯示於類別:
[史學系暨研究所]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index.html
0Kb
HTML
126
檢視/開啟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