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學機構典藏 CCUR:Item 987654321/18768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7249/51115 (92%)
造訪人次 : 14216713      線上人數 : 68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CCUR管理 到手機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18768


    題名: 多邊架構之策略運用:中國vs東南亞國協
    其他題名: Adopting Strategies in a Multilateral Framework: China vs. ASEAN
    作者: 王綺年
    貢獻者: 政治系
    關鍵詞: 東南亞國協
    中國與東協自由貿易區
    東協加三
    ASEAN
    CAFTA
    APT
    日期: 2008-07
    上傳時間: 2011-01-18 13:32:12 (UTC+8)
    摘要: 從區域發展的角度來看,近年來東亞地區在經濟與政治議題上合作的快速進展,儼然形成可與歐盟及北美自由貿易區相比擬的龐大經濟整合建制,即便後二者皆有單一或少數經濟實力雄厚政治實體扮演區域經濟合作的主導與支柱的角色,但隨著1997 年東南亞國協(ASEAN)於第三十屆年會邀請日本、南韓及中國與會,「東協加三」的區域經濟整合態勢逐漸成形。而另一方面,不論是「東協加一」,抑或是CAFTA 的簽署,也凸顯出中國致力發揮在此一區域的影響力,並且逐步形塑其成為地區重要的主導力量。與此同時,東協國家在後冷戰時期,以東南亞國協此一多邊機制為基礎,面對強權國家在東亞地區影響力的競逐,為求自身在強國間權力運作的空間,也逐步凝聚更為堅實的社群,以便與傳統勢力介入者的美國、日本,以及正在崛起的中國、印度在東亞事務上形成議價的態勢。面對上述強權國家覬覦東南亞區域的政經利益,東南亞國家不僅運用集合群體力量以作為談判議價的後盾,且積極將周邊勢力日增的中國與印度納入多邊架構中,企圖以制度化機制規範其對外關係的行為模式,使其更合乎國際社會的規約。職此,本文擬以策略的角度,透過對中國與東南亞國協之間所建立的國際經濟機制以及日漸深化的經貿互動,來探討兩者在面對冷戰後詭譎多變的亞太情勢,在外交思維的轉變以及所採取的因應策略。
    關聯: 亞太研究通訊 第6期 p.37-59
    顯示於類別:[政治系暨政治學系碩博士班]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171檢視/開啟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