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生活型態的變遷導致國人的飲食漸趨向西方飲食習慣,以往所遭遇到的營養不足、飲食衛生不佳等問題,已漸轉變成營養不均衡、飲食習慣不佳等問題。國內外的調查均發現,兒童在蔬果及奶類食物的攝取低,但在零食、速食、甜飲料的攝取比例增加,長期攝取高熱量、低營養價值食品易造成肥胖、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國內外研究均顯示兒童的過重情形正顯著的上升,兒童期肥胖也已發現與成年後的肥胖有正相關。飲食行為的形成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兒童期的飲食習慣會延續至成年期,家庭飲食環境、教養行為等對兒童飲食行為影響最早,要瞭解這些些因素的影響需自嬰兒期開始長時間的追蹤調查。到了2至5歲(兒童飲食行為建立的時期),學校飲食環境、教學活動或媒體廣告等社會因素對幼兒飲食行為亦發生影響,國內缺少針對這些影響因素的實徵研究。本研究擬以四年分二部分進行,第一部分為世代研究,以每年一次連續四年問卷調查方式探討幼兒體型、飲食發展狀況及其與父母教養、家庭環境之關係。第二部分為介入研究,以托兒所的幼兒為對象,先評估托兒所的飲食環境、教學活動、以及幼兒台的媒體廣告,據以設計以學校教學活動為主家庭為輔的介入模式及媒體介入模式,評估不同介入模式對幼兒飲食行為的影響。提供擬訂協助幼兒在關鍵的時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預防肥胖發生的有效方法之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