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以甘藷品種徐藷18號及台農57號與台農66號作為試驗材料,於網室扦插栽培1個月後,以0 (控制組)、150、300及450 (實驗組) mM濃度之NaCl給予0、24、48小時之鹽處理,並測定抗氧化酵素活性,且利用Semi-quantitative RT-PCR技術探討甘藷在鹽處理下抗氧化酵素基因表現之變化;以RACE擴增選殖目標抗氧化酵素之cDNA序列,再以T&A Cloneing轉殖並定序,期望未來對植物之耐鹽型態與生理機制及耐鹽相關基因之研究有所了解,而有助於日後甘藷之耐鹽育種。
結果發現徐藷18號比台農57號及台農66號相對地較耐鹽,而其鹽害致死濃度為450 mM。APX葉部酵素活性在450 mM NaCl處理下3個品種皆有顯著上升,並且徐藷18號控制組的APX活性高於其他兩個品種4倍,經450 mM鹽處理後更為7~8倍之多,推測APX與甘藷的耐鹽性有關,可能為主要抗鹽逆境的抗氧化酵素。APX isoforms的open reading frame (ORF)經排列所設計出APX primers以Semi-quantitative RT-PCR測試發現葉、莖、根的cytosolic APX cDNA皆於24小時有明顯增加,與酵素測定和葉片膨壓結果相似,推測甘藷之抗鹽逆境酵素應是由cytosolic APX所主導。並以RACE定序出 peroxisomal APX1、peroxisomal APX2、stromal APX及thylakoid-bound APX之cDNA序列,長度分別為986、1013、990及1048 bp;並以MEGA軟體製作相近物種之親緣關係圖,發現三種APX cDNA之親緣關係皆與茄科植物最相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