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學機構典藏 CCUR:Item 987654321/1798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47249/51115 (92%)
造访人次 : 14170778      在线人数 : 59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主页登入上传说明关于CCUR管理 到手机版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1798


    题名: 論繪畫透明性空間的延伸技法-以後立體畫派的創作表現技法為例
    作者: 蔡珮真
    关键词: 後立體畫派
    空間
    表現技法
    繪畫
    創作
    日期: 2007
    上传时间: 2009-08-31 15:11:39 (UTC+8)
    摘要: 早期西洋繪畫的藝術表現仍無法脫離寫實,從印象派大師-塞尚提出抽象幾何的論述開始,解放了對物象的細細刻琢,如此突破的藝術表現對現代藝術、現代設計、現代建築理念,都具有革命性的影響。

    2000年,台灣成立了第一個本土畫派-「後立體畫派」,它不僅綜合了印象主義、立體主義、純粹主義、未來主義等繪畫理論,亦接續了繪畫史的脈絡,使畫派直接跨入藝術新世紀。「後立體畫派」不著重於描繪自然的外型,而是以純粹的形象、色彩、線條、空間等繪畫元素組構畫面,強調藝術應透過內在心靈的感受來收納自然及表現自我,可說是畫家內在世界的視覺化,比「模仿」自然的表現筆法來得更真實、更具存在性。

    本論文,以「後立體畫派」的繪畫理論作為主軸,再透過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人、事、物呈現出新穎的畫面。筆者不但嘗試以抽象的主觀創作思維傳達出純粹的視覺感受,更藉由「後立體畫派」所延伸的繪畫透明性空間表現技法,探討東西方「虛」、「實」的空間概念,再透過自我創作的理念架構,試圖在未來筆者的創作路徑上尋獲真實的創作風貌,進而展現出畫作無限的「生命力」。
    显示于类别:[藝術研究所]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377检视/开启


    在CCUR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