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早期地理環境是影響人口選擇居地的主要因素,而現今的環境除了考量地理因素外還受經濟活動的影響,絕大多數的人認為經濟因素是影響遷移的主要因素。以台灣為例,隨著公共建設的普及和運輸成本的下降,促使都市的擴張及發展,近幾十年來鄉村人口開始往發展較為健全的都市移動,導致許多都市的人口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此外因近十年來高科技產業的蓬勃發展,對勞動需求增加及工資的提高,也誘發人口的遷移。
本研究主要分為兩大部分,本研究第一部分將利用下列三種模型: Zipf迴歸式、修改後的Zipf迴歸式以及Hill估計量,檢驗台灣地區1962年至2006年,透過以人口數衡量所得的前50大都市,是否符合Zipf法則(亦即Pareto指數是否等於1)。此外由於Pareto指數可衡量人口的集中度,而經濟發展程度、政治因素、地理環境等因素皆會影響人口分布,因此本文第二部份將利用第一部分所推得的Pareto指數進行探討。本文將透過「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製造業生產毛額占國內生產毛額比」、「公路密度」、「人口密度」、「都市化程度」及「時間變數」,六個變數進行探討。
實證結果發現1962年至2006年台灣地區的人口分布情形仍主要受每人國內生產毛額、都市化程度以及時間變數所影響,而製造業生產毛額占國內生產毛額比、公路密度以及人口密度影響相對較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