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台北市士林區位於大屯火山彙,南坡屬於淡水河流域集水區,區內盛產蔬果。其根莖類作物中的山藥,不但有珍稀的野生品種、也有優質的栽培種,其生產空間隨著健康與有機產品成為農產市場主流後,開始擴張。自1994 年至2007年,山藥的栽培面積由0.3 公頃增加至12 公頃;總產量由2 公噸增加至120 公噸;生產者由8 位發展至142 位,編成8 個山藥產銷班。
本研究以農業地理學、農產運銷學為理論基礎,透過文獻回顧、野外實察、深度訪談、統計分析等方法。將士林區山藥栽培發展分為三個階段:野生採集期(1960 年代以前)、田間栽種探索期(1960 年代~1993 年)、與技術革新期(1994 年至今)。由於前兩階段的相關文獻較欠缺,主要以訪問耆老補綴當時山藥的發展梗概;至於,技術革新期的發展,地上與地下部份之栽培主要使用支架式與塑膠穴管誘導栽培,每年清明節後定植、年末開始收成。在分析相關資料後歸納出促進山藥生產空間與產量擴增的主因是:(一)本區原為野生山藥的分布區,農業生態環境適合山藥生長;(二)農業改良場適時提供了優質山藥品種及塑膠穴管栽培技術;(三)農會積極建立本區產銷制度、研發加工製品以及輔導產銷通路;(四)農戶自發性研究栽培與產銷技術等。至於,本區以「陽明山山藥」為品牌的產業促銷策略是永續經營的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