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7126/50992 (92%)
造訪人次 : 13849716      線上人數 : 25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CCUR管理 到手機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16549


    題名: 雲嘉南地區聚落開拓與地形之相關研究
    作者: 劉明周
    貢獻者: 地學研究所地理組
    關鍵詞: 史前遺址 prehistoric sites
    聚落分布 settlement development
    地形環境 geomorphologic environment
    雲嘉南地區 Yunlin, Chiayi and Tainan Area
    日期: 2009
    上傳時間: 2010-09-07 16:03:21 (UTC+8)
    摘要: 為了解先住民聚落與地形環境的關係,本研究以雲嘉南地區為主,彙整分析全新世時期的自然環境資料,以了解地形環境的變遷歷程,並蒐集雲嘉南地區各時期的先住民遺址報告及研究文獻,探討各時期聚落的所在地形環境及空間分布情形,判斷地形環境對各時期原住民聚落分布的影響。史前時期或是歷史時期,高山族的聚落分布與地形是息息相關的,多選擇在河階、沖積扇、臺地面、山間盆地、鞍部、河流匯口、山間、海灣等地,這些地點既接近經濟活動空間範圍內,又有防禦的功能,利於取水及興建住屋巢穴。本區高山原住民的鄒族居住在一千公尺左右的地區,可知高山族對山的依存性,而平埔族則是活動在平原地區的族群,當時多分布在海岸平原和盆地區,特別是在臺地、丘陵周緣的山麓地帶,因具有取水便利、階地平衍、地勢高亢之條件。本研究區漢人開拓始於海岸平原,進而入到沖積平原再入山麓臺地平坦面及丘陵河谷區,最後到達阿里山區之河谷階地。明鄭時期,漢人由臺南地區進入臺灣西南部開墾,開拓路線採海陸並進,陸路由嘉南沿山麓北進,海路由當時的臺江內海、倒風內海、及嘉義東石附近的港口登入,先開拓沖積扇,後再往海濱、河谷低地等發展,聚落大體呈現據點式。清初漢人勢力已由海岸平原伸入丘陵山麓帶,並循著曾文溪、八掌溪、北港溪河岸階地東進,平原區於已當時由點而線而成面狀展開,廣布於本區全境,平原地區開拓已完成,便將目標轉往丘陵山麓間。
    顯示於類別:[地理學系]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41gsweb.pdf7653KbAdobe PDF2186檢視/開啟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2006-2025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