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對任何人而言,學習一種非母語的外國語言的過程就是從基礎的語法、語音、句法、語義、語用去重新認識一種語言的過程,只有瞭解外國語和自身的母語之間有何異同,才能有意識地掌握好這門外國語。
俄文和中文有著根本上的不同,除了寫法、拼法之外,最為顯著的就是俄文的名詞、形容詞有格的變化,動詞有人稱、時態上的變位,這些都是讓學生相當頭痛的問題,而被動態及其相對的主動態在文法的範疇上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概念,也是學生們經常會犯的錯誤之一,因此著手對此問題做一研究和探討,輔之以中文對比的方式,十分重要。我們希望通過對俄語和中文的被動句式的比較能對學習俄語的人掌握這門語言有所幫助,並對俄語的特點有進一步的認識。
此篇論文是對俄文以及中文的被動式做一個綜述性的對比和分析,被動結構在兩種語言的歷史發展裡有著久遠的歷史,已有不少相關的研究,但對兩者的比較分析的研究數量不多,而且大多數的研究成果僅限於語法,對不同語體裏被動句式實際運用的頻率以及在不同語言裏的轉換等問題的研究極不詳盡。我們撰寫此文的目的是為了彌補已有研究之上述不足。從理論方面來看,論文的價值在於通過俄文和中文的被動式的詳盡比較豐富對中文和俄文語言異同的認知並加深對被動這一範疇的瞭解,同時,論文對學生掌握、運用或翻譯俄文被動句也具有較大的實際意義。
論文研究的目的在於了解這兩種語言的被動式有何相同及相異之處,比較的方式是從語義-句法的概念及其在言語中的使用作為一個評定的準則。而論文的任務則分為以下五點:
1對俄、漢被動理論歷史的發展做一概括性的論述
2對俄、漢被動式結構做分析
3 歸納俄、漢被動式的相同和相異之處
4在不同的語體當中俄、漢被動式的使用頻率之計算
5分析俄、漢被動式互譯時的方法及脈絡
在頻率的研究及中俄互譯的項目之下,就有了在各個不同語體下的語料需求,語料的節選如下:
1)《當代英雄》М.Ю.Лермонтов( 約55000 詞, 2418 句);
2)《當代英雄》之中文譯本
3)《家》巴金 節選第一至第十五章
4)《家》的俄文譯本
5)《國情學辭典》節選第一至第十五章(約22000詞 ,1292 句)
6)《中國時報》01.04.2007 1-4,13-15頁
7) «Известия» 06.10.2004 ,1-6頁(約12000詞,873句)
論文由前言、四個章節、結語、文獻、縮語及例句所架構而成。前言當中包含了論文的目的、任務、研究方法,理論上及實際上的意義。第一章詳盡的描述了中、俄語裡被動態的演展歷程,由此可以明顯的看出,中、俄兩國的學者對被動式有何看法及研究方向。第二章則著手比較兩種語言中被動式句型上的差異。第三章則是做數量的統計和被動式於各個語體中所占的比率。第四章的重點是將所選擇的語料及其譯本針對中譯俄、俄譯中的方面做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