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在建構藝術學研究方法上,圖像學理論是一種適切的學理基礎,然理論之實際操作則必須定向歸因條件,並融入至整個專門領域的知識背景。本論文主要研究畫家心靈世界的『繆司』形象為旨,為了深入探討,筆者將從畫家本身的文化、家庭背景、生命歷程、性別及性格上的對比性,選取四位東西方畫家作為樣本。以克林姆的情慾、高更的樸實、潘玉良的青樓、陳進的閨秀等女性圖像符號來進行研究分析,藉以瞭解這四位畫家在整個藝術創作過程中的思維與表現形式。在本論文中,筆者將藝術領域(美術類)之研究方法可分為三大類:1.學術類、2.術科類、3.科學研究方法。至於研究的重點有三個要項:1.時空背景因素、2.畫家的創作理念、3.藝術評論的角度與論述。本論文既是以藝術學領域作為主軸,文中所使用的符號就定義為『象徵性的圖像記號』(symbol),然圖像符號之象徵物具有多種面向及多重意象的特性,若想從近代圖像學的藝術史去加以分析的話,筆者選用了沃夫林(Wolfflin, Heinrich, 1864-1945,德國)的圖像風格學(Iconography)與帕諾夫斯基(Panofsky, Erwin, 1892-1968,德國)的圖像詮釋學(Iconology)等兩位著名學者之著作為主要的理論基礎,以及撰寫本論文的基本法則。 |